一根木质的枝条,两三朵花,几片绿叶,就能充分展现每一朵花每一叶的生命力和气势,勾勒出一幅禅画。
“一个瓶子,一朵花,一个场景,这就是传统插花。” 郑全超说道。
他是中国插花“艺花道”的创始人。 19岁入行,从事插花工作30余年。 现为中国插花大师、国家一级插花技师、全国二十名花艺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
01
开始:我在花店工作了19天,决定开一家自己的花店。
“19岁的时候,我和家人闹矛盾,去花店打工,没想到,我就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郑全超说道。 在花店工作了19天后,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决定辞职,开自己的花店。
开一家花店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启动资金让他举步维艰。 “我向所有能借到钱的朋友都借了钱,只凑了1万块钱。但当我开花店时,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地处偏僻,人流量少,没有人。”特色。花店的生意似乎惨淡。并非偶然。
郑全超一家又一家地开、关花店,不断寻找更好的地点,学习更先进的花艺技术。 直到他开了第四家花店,他才逐渐摸清了门道,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1995年,我花了20万元开了一家花店,当时的20万元可以在宁波买7套房子,当时我就赚到了钱,给自己配备了‘大哥’,还开着一辆本田车。” .王摩托车。” 郑全超笑着说道。 当时,宁波电视台还专门去采访他,询问《老大哥》信号好不好。
虽然赚了钱,但是也很辛苦。 为了完成活动布置,连续两三天熬夜是常事。 有一次,他为了赶工,累得流鼻血。 “累得我连续三四天没睡,连年轻人都受不了。”
02
转型:中国传统插花制作
起初,花艺对于郑全超来说只是谋生的工具。 2002年,他应邀前往日本静冈参加中日插花艺术交流,这让他转变观念,坚定地走上继承和弘扬传统插花艺术道路的机会。 发生了一件事情。
当时,在中日插花花艺师交流时,一位日本教授拿出一种名为“七宝”的插花固定工具,问在场的中国插花花艺师:“你们知道这个工具是什么吗?你们还在吗?”现在用吗?”
在场的花商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其实之前没有人见过,气氛有些尴尬。 得益于郑全超当时的机智,他将“七宝”硬币般的外观与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的想法结合起来,猜测这是中国传统插花中使用的工具,并给出了适当的解释。的回答,这才缓和了气氛。
从日本回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日本的插花明明是从中国传下来的,为什么现在我们和别人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与此同时,他发现,赴华交流团的27名插花花艺师几乎全部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 他们基本上开始插花是为了在花店谋生。 进行交流的日本插花花艺师基本都是中老年女性,而且都是花艺爱好者。
郑全超了解到,日本插花和茶道一样,非常受欢迎。 大约90%的女性都会插花,真正做到了生活的艺术。 他暗下决心要发展中国传统插花,制作模具生产中国传统插花。 祖辈的事不应该被忘记。
“从那时起,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传承上的差距,同时我也看到了传统插花艺术振兴的希望及其巨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我找到了职业发展方向。” 郑全超说道。
他在保持中国传统插花审美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进而进行创新发展。 为此,他继续学习古典诗词、书法、盆景、绘画、音乐等中国传统艺术,做到“从头到尾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严密、瓶口要清晰”为原则,在不断创作作品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淡雅、空灵、深邃等意境融入到插花作品的每一枝、每一叶、每一朵花中。
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中国插花和容器的单调、呆板已经成为制约插花发展的瓶颈。
“一朵花,两个容器(器皿),三个或更多的支架。在插花创作中,除了作为作品主体的花材外,所需的容器、放置花器的几个支架甚至配件也很重要。”重要的。” 郑全超认为,他们必须将各种花卉材料的色彩、形状、特征、形象有机地融合、互补,才能充分呈现作品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为此,他这几年走访了景德镇、龙泉等地,潜心设计开发了数百种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插花容器及配件。 它们由陶、瓷、木、竹、塑料等材料制成。 大地丰富了传统插花的表现形式。
03
发展:全市第一所花艺学校成立
2013年,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技艺提升,郑全超创办了宁波第一家花艺培训学校——宁波一超花艺培训学校。
学校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处开阔的河畔公园内,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 选择这个公园是为了环境优美,也方便学生更多地了解植物。 学校业务内容以插花培训为主,结合茶艺、古琴、熏香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培训。
开学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没有教材。 当时市面上的传统插花教材太少,而且过于高级,不适合初学者。 他决定自己编写适合初学者的花艺教材。
他在教材中充分展示了他传统插花的设计理念和植物之美,编着了《春》、《夏》、《秋》、《冬》四本书。
在教学和创作的过程中,他创立了自己的插花学校——花道。 “艺花道”意为“插花艺术”,“艺”字有双重含义,取自其爱妻林艺的名字,也有“艺术、技艺、才华”之意。
《一花道》的艺术理念是“意为先,形意并重”,强调插花作品的主题和意境要在动手创作之前构思。 以此来表达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不断变化的关系,力求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境界。
前段时间,他带领学生们创作了夏季插花。 以荷花、莲蓬、梭鱼等水生植物为主,搭配清新的绿叶、枝条,打造出盛夏养心提神的作品。
郑全超介绍,在中国传统插花中,梭鱼常常与其他花卉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梭子草柔软、弯曲的叶子与直立的花朵相得益彰,形成对比和平衡。 它们充满活力和明亮的色彩可以为插花增添生机和活力。
宁波艺超花艺培训学校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被认定为“中国插花协会首批讲师培训中心”。
“浙江省重点花艺文化示范基地”、“宁波市郑全超技艺大师工作室”、“宁波市插花艺人技能等级认证评估机构”、“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一瓣心香表达我的心意,妙语总有两三朵。见花叶清纯,就知道尘埃不染心。这就是我心目中传统插花的意境。” “我相信传统插花的美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很多人接受它,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郑全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