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后的初期,7位被誉为“技术辅导员”的艺术大师——任淦庭、朱可心等人,不仅精心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年轻艺匠,让紫砂陶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他们后来被尊称为“紫砂七老”。其中,王寅春(1898—1976)以其制作茶壶之快捷和卓越而闻名于世。他不仅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壶坛,还通过创新工艺,使得作品更加精致和精确。
王寅春是一位多产且勤奋的艺术家,他将古代斫木模仿的手法进行改良,发明了一种新的制壶方法,即使用木模搪胚,这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并保证了产品质量。此外,他还请德国专家制作口盖样板,以确保口盖与壶身紧密无缝。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由于社会需要他多次承制国家礼品,为国家和集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尽管时代背景艰难,但许多紫砂艺人都有机会参与仿制古董,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历代名家的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技艺。王寅春也曾因为其出色技艺,被邀请到上海为古董商龚怀希仿制紫砂古器,在此过程中,他深刻领悟到了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及不同艺术家的风格与特点,并成功复制了当时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作为一位既擅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人物,王寅春以其深厚的功力和迅速高效的生产能力赢得了人们对他的赞赏。他的作品不仅形式美观,而且质感细腻,每一件都是他对于美学追求的一次实践。在他晚年,一直保持着谦逊且乐于助人的性格,对徒弟们就像亲如家人一样关爱备至。他甚至连续十几天创作近50把“牛盖洋桶壶”,每一个都完美无瑕,如同珍宝一般珍藏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对于王寅春这位“宜兴紫砂七大老”之一的地位给予越来越高的评价,其作品成交价格也不断上升,有些甚至达到了数万元人民币。而今年的一个拍卖会上,就有一件他的“嵌盖平鼓壶”创下了33.6万元人民币的大记录。这一切证明,无论是从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上讲,都充分体现出王寅春留下的足迹是不可磨灭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