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紫砂壶的故事浅谈

我,一个对紫砂艺壶充满热情的收藏者,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收藏紫砂艺壶的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紫砂陶的发展历史。从明代开始,紫砂壶已经有了草创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北宋至明代风格,如宜兴丁山里蠡、里强园羊角山古窑址所出土的残片,以及元末蔡司沾《园话》中记载的“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上书“且吃茶清隐”五字,由孙高士、孙道明遗物可见。在成熟期和兴盛期,有著名工匠如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的手法和技艺都非常精湛。

其次,我们要了解原料。紫砂是一种表面不施釉经窖炉高温烧成的陶器,其呈色多变,从紫到红、黄、棕橙黑等。不同矿层结构会导致不同的颜色深浅,比如低槽泥愈深愈好,而中槽泥则偏红色银星粒子多,本山绿泥则呈浅黄或奶油黄色。

再者,我们要认识到做工(即成型工艺)。古旧作品往往没有模子制作,更是徒手制作,每个人的风貌风格都有所不同。这也是我们辨别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但现代做假旧壶也越来越精细,因此经验积累至关重要。

最后,不同作者在印记上也有独特之处,有些是明显署名,有些则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外,还有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从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总结来说,收藏宜兴紫砂工艺壶是一门学问,它既需要对艺术品本身有深入了解,也需要耐心学习和实践。我希望我的这些建议能对喜欢收藏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但请记得,最终是否能取得保值增值还是取决于你的操作和定位。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