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16日,文物修复和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研讨会是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届与文物修复、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相关的研讨会 2018年12月15日-16日,文物修复和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研讨会是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届与文物修复、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相关的研讨会。 研讨会是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下,由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工艺美术系和艺术史论系联合承办,并得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由重点实验室杨佩璋副教授策划实施。 开幕式 12月15日上午,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4层学术报告厅开幕。开幕式由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岸瑛主持。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彭刚教授,上海大学党委段勇教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黄继忠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吴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综合办主任任茜,来自国内外文博界、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的专家,及清华大学文物修复专业研究生和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研修班学员等百余人出席开幕式。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彭刚致辞 “文物修复与保护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学一切功能围绕人才培养展开,人才培养离不开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清华大学与文物保护和研究事业有着深厚渊源,出土文献研究、古建筑研究在学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美术学院多年来向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重点文物单位输送人才,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方面也成绩斐然。2017年开始,美术学院开始招收工艺美术文物修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清华大学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整合相关资源,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将文物修复保护人才的培养继续推进。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有所推进,在促进相互合作方面有实质性进展。” 上海大学党委段勇致辞 “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从事文物保护的同仁来说,一直致力于延长文化遗产的生命,保护其价值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原真性。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文物修复、保护是交叉学科,对大学来说从事相关研究和修复保护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大学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方向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也与国内外多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大了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力度,并将此列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学科增长点的重点,现已组成上海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创新团队,跨系统、跨单位、跨院系的将各个学科的专家汇聚一起。期待与清华大学、参会各单位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文物修复和保护事业的发展。” 原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原甘肃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俄军致辞 “期待这个论坛展现高科技和传统工艺修复方法的结合,以此使承载着国家历史和民族技艺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存。作为老博物馆人,向在座的各位教师、专家表示衷心感谢。随着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日益的融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物保护的课题、难题也是很多的,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绝大部分文物,近60%以上的文物亟待修复保护,期待新的方法手段、绿色的科技保护路线,能够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吴琼致辞 “本次会议不仅是学术研讨,也是向公众传达两所学校及各位专家在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上的立场。清华美院一直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基于艺术创作规律和科学手段。对传统工艺和材料的研究是文物修复的基础,2016年12月清华大学获批成立了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传统工艺振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综合的工艺实践和学术研究平台,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申请技术发明专利、举办高质量的学术论坛,短短两年成果突出。本次会议非常感谢两校的工作人员辛苦付出,特别要感谢上海大学段勇和黄继忠院长对会议的支持,希望在两校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汇聚更多的力量。”专题发言 周剑石主持专题发言第一场“传统技艺与文物修复” 第一场专题发言的主题为“传统技艺与文物修复”,由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剑石担任学术主持。 东京艺术大学教授小椋范彦发表《流入欧洲的日本制出口漆器的修理案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畅发表《故宫-清华-WMF文物保护培训》,扬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王冰发表《西汉时期漆器的修复与翻新状况》,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澜发表《技续古今,战国竹笥编织工艺复原》,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钟声发表《漆工艺与陶瓷》。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小椋范彦专题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畅专题发言 扬州市博物馆王冰专题发言 湖北省博物馆李澜专题发言 北京工业大学钟声专题发言 第二场专题发言主题为“材料与博物馆学研究”,主持人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王晓昕。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发表了《出土纺织品保护》,西北大学教授杨军昌发表了《修,复;保,护?!》,韩国东方文化大学教授权纯燮发表了《韩国文物修复方面人才培养情况》,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魏栋发表了《清华简的保护》,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发表了《景德镇文物修复工作现状及展望》。 王晓昕主持专题发言第二场“材料与博物馆学研究”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方北松专题发言 西北大学杨军昌专题发言 韩国东方文化大学权纯燮专题发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魏栋专题发言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江建新专题发言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第一场,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黄继忠院长主持。 发言嘉宾有上海大学段勇教授,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汪万福,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马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研究员周铁,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汪自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梁宏刚和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铁付德。大家围绕“中国文物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讨论。 圆桌论坛第一场“中国文物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 圆桌论坛第二场,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刘润福主持。 发言嘉宾有上海复旦大学陈刚教授,北京大学胡东波教授,北京城市学院设计学院陈秋荣教授,中央美院王颖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郭宏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龚德才教授。本场讨论的议题为“文物修复保护人才培养与院校教育”,嘉宾们围绕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特别就是培养文物修复方向的“”还是“医生”展开了热烈讨论。 圆桌论坛第二场“文物修复保护人才培养与院校教育” 圆桌论坛第三场以“修复保护技术与理念”为议题,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杨佩璋主持。 发言嘉宾有福州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陈天灨,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李宝才,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赵桂芳,荆州市博物馆龚英明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科研处副研究馆员马敏,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闵俊嵘,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孔艳菊。 陈天灨的发言表明,文物与非遗、文物修复技师与非遗传承人之间存在诸多交叠,对文物的研究、对修复技术的掌握,也能促进传统的材料和工艺用于现代生活。 嘉宾们对艺术院校在培养文物修复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充分肯定,艺术感觉对于文物修复至关重要,同时文物复制和研究也能与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及非遗传承人群能力提升相结合。 圆桌论坛第三场“修复保护技术与理念” 座谈 12月16日上午,嘉宾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王建中教授的主持下,参加了“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与合作发展模式”座谈。 专家们对本此大会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从供需两侧对文物修复和保护人才培养提出了期望和建议,并探讨了相关领域的合作可能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文物修复方向的研究生就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专家们给予现场解答,并分享自身的从业经历,为学生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与合作发展模式”座谈会 嘉宾合影 图、文/工艺美术系 艺术史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