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弘历为满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其治下正值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时期,他锐意进取,巩固皇权,加强统治,在位六十年,实际统治六十三年,为中国帝王之最,被誉为"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作为治国治军卓有贡献的盛世之君,乾隆皇帝精力充沛,政务闲暇热衷于发展文化大业。他自幼接受满汉蒙藏文化熏陶,又对欧洲传教士艺术家带来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式艺术抱有浓厚兴趣。其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其集大成式的怀抱古今,中西合璧式的个人美学品位主导了一朝宫廷艺术的奢华幻境。
"写真世宁擅,绘写我少年"。尚在皇子时期的少年弘历便被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准确西洋透视写实画法所深深感染。即位后,举凡皇帝朝服像、马上大阅像、后妃写真像,乃至紫禁城宫殿室内设计上的通景、贴落、壁画,均由郎世宁等传教士画家担纲与如意馆中国宫廷画家合作,在平面上创造空间幻境,创制出一种"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的混融东方玄学禅悦与西方格物求真的独特宫廷艺术品味。
5431
清乾隆 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
D 10.4 H 12.1 cm.
RMB: 22,000,000 - 32,000,000
备注:
1. 乔治 泰伯先生(Mr. George Taber)旧藏
2. 纽约苏富比,2012 年3 月20 日,编号93
在平面艺术之外,建筑与陶瓷艺术则最集中地体现这种乾隆"巴洛克"风格。怀着对盛大、新奇的追求和对西洋技艺、美术的狂热,乾隆帝命深受巴洛克艺术影响的天主教传教士艺术家朗世宁、艾启蒙、王致诚等设计建造了洋为中用的集大成者--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西洋楼吸收了以巴洛克为主的西方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同时又遵照中国皇帝的旨意和宫廷礼仪典章,且施工中使用中国艺匠、建材和工艺,变为宗教服务的巴洛克为向皇权致敬的巴洛克。
在陶瓷烧造领域,珠山御窑厂的天下第一督陶官唐英,则相当于帝都之外的郎世宁。唐英与郎世宁一样,同为康、雍、乾三朝老臣,尤其在乾隆父皇雍正时期,仿古采今地创制出五十七种釉彩,使御窑厂达到前无古人的巅峰。然而年轻皇帝乾隆即位后,却认为唐英主持御窑器质量品种不及雍正时水准,多次下旨苛责。唐英奏折内亦见清高宗朱批上曾严厉责问唐英,为何乾隆五年以前所烧制瓷器远逊于雍正年间所制者。(见乾隆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唐英谨奏《遵旨敬谨办理陶务折》内朱批:不但去年,数年来所烧制者,远逊于雍正年间所烧者,且汝从未奏销。)
清乾隆御制洋彩八卦‘江山一统’转心笔筒
故唐英诚惶诚恐竭虑创新,以投新皇所好之新奇奇巧之器。洋彩器于乾隆六年之后逐有如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乾隆六年后的瓷胎洋彩更加精致,风格趋近成熟,成为乾隆朝陶艺至臻之品。乾隆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唐英在《恭进奉发及新拟瓷器折》中提到烧造得九中新样式,在奏折中提到"夹层玲珑"、"交泰"、"旋转"等瓷胎洋彩器,则是为迎合乾隆皇帝的艺术观,煞费苦心所研发出来的新奇式样,造价昂贵。乾隆六年至八年期间,转心瓶、套瓶、转心笔筒等代表最高陶瓷科技水准的器型烧制成功。洋彩、珐琅彩呈色、彩绘技法均高度纯熟,成为"唐窑"瓷器最后的巅峰。本次保利秋拍,有幸征集到笔筒与壁瓶两件,便实为乾隆六年之后,"唐窑"绝品。
“圆琢洋彩,诗画合一”
洋彩是十八世纪清宫与西洋文化交流互动而产生的艺术珍品,它是雍乾时期清宫对运用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彩瓷的正式名称,乾隆朝《活计档》、《陈设档》多作"磁胎洋彩",原配木匣上也皆刻上"洋彩"品名。"洋彩"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其代表性用彩如胭脂红彩,又称"西洋紫色",欧洲传教士Cassius于十七世纪中期发明,以黄金为呈色剂烧制而成,用料名贵,色泽醇厚华艳。一组胭脂红地洋彩瓷器为乾隆六年至八年期间,唐英督陶洋彩瓷的至精之作。
清乾隆 御制洋彩御题诗壁瓶
本次推出的"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莲花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即为一代表。璧瓶腹部由四只展翅蝙蝠构成长方开光,蝙蝠施彩立体,橙、黄、蓝、粉交错,具有珐琅彩料绘制风格。蝠翅绵延宽广,前所未见,象征福泽深厚。内施白釉,其上墨彩篆书御制诗,"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幽情未许旁人?,手自翻书到夕曛。"并"乾"、"隆"二字方章。此篆文形如柳叶,但更为准确地讲,应是以小篆字形,结合《说文》中古籀的用笔。御制诗名"夏兴三十首"(载于《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是弘历为皇子之宝亲王时期作品。诗中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青年弘历于宫中品香的优雅情致。开光外作胭脂红地锦上添花纹饰,颈部出双耳。诸彩绚丽浓妍,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白釉墨彩配以胭脂紫地洋彩,强烈的对比使整器舒朗相宜,浓淡相间。本器与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有明确档案记载的数件胭脂红地洋彩御瓷为同批烧造,与本公司春拍近3000万元成交的洋彩小水盂亦为同组。此瓶为目前公私收藏之仅见孤品。
“玲珑旋转见天心”
古人所用之物,皆附以美好寓意,清宫帝王之物更是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清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便是如此。其为直筒型,制作工艺精巧绝伦,口、足边出,环壁形足。内施松石绿釉。筒身以天蓝色地绘蓝彩卷草纹成锦地,筒身上壁可旋转,绘以洋彩五色凤、凰二禽,并遍布祥云纹。腹部中央为上下两周小长方形开光,饰"万字不到头"以喻万寿无疆,并于描金开光内以墨彩书八卦卦象。筒身下半部绘龙马负图、灵龟两只、及六岳山石及海浪灵芝。外口、足边饰红彩描金纹饰。底施松石绿釉,落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件笔筒转心之处饰以太极八卦纹样,上下交泰以示天地,整器纹饰正如《礼纬含文嘉》中所述:"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其上以粉彩描绘龙马负图、神龟载书,即为河图洛书,系中华传统文化源头的图腾纹饰。汉代孔安国《尚书·顾命》有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即为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旋转器身,将之组合为上乾下乾六个阳爻的乾卦,是为笔筒首要主题图案。乾:元,亨,利,贞。此为六十四卦的纯阳之数,排第一,表天。"乾卦"亦是弘历的命理及帝号的象征。根据《清宫档案》的明确记录,乾隆帝的八字为:"辛卯丁酉庚午丙子"。金、木、水、火俱全,正是此极佳的命格,使雍亲王四子弘历脱颖于康熙帝的数百个皇孙。在避暑山庄受到皇祖父康熙的青睐后,此八字更是锦上添花,甚至有传言认为康熙对孙儿弘历的喜爱,也是最终选定雍正继位的因素之一。
《滴天髓》对乾隆帝八字的原文批注:"天干庚辛丙丁,正配火炼秋金;地支子午卯酉,又配坎离震兑。支全四正,气贯八方,……。所以八方宾服,四海攸同,金马朱鸢,并隶版图之内,白狼玄兔,咸归覆帱之中,天下熙宁也。"弘历的日干庚金生在了仲秋酉月,酉月为秋天金最旺之时,此时的金具有销杀之气。《滴天髓》的上卷第七篇《天干》论庚金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锐。"可谓淬炼成器。其以乾隆为年号,乾为天,是阳金,正好他的命就是庚金,隆,是盛大、壮大的意思,正好金生在秋天,羊刃,是金最旺、最鼎盛的时候,故而十分符合命理。
笔筒之妙,胜在旋转变化,与帝王手指间的互动。天子指尖轻轻一推,周易六十四卦依次变化推演,每转一象均是不同含义的天地乾坤之交,可谓江山尽在指掌之中。为八纯卦之"乾卦"时,卦象下为龙马负图,马于五行属火,八卦图的类象中有"乾为马"之说,乾隆帝的地支正是午火;乾卦上为五彩凤凰,春秋《演孔图》中有:"凤,火精",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吕延济注:"离,凤也"。故下方开光内的"乾"卦,与上方凤凰图像象征的离卦构成新的组合,乾下离上之"大有卦"。《周易》第十四卦为"大有卦",卦文为"大有,元亨",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即为昌隆通泰之意,更增笔筒主题之盛大吉祥。
轻旋筒身,随之推演出八纯卦其余众卦象。当乾上震下,组成《周易》第25卦"无妄卦",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是为吉卦。相邻此卦象的,则是兑上艮下,《周易》第31卦"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即娶女,吉利。紫禁城咸福宫的殿内东壁悬挂的是《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挂《婕妤当熊图》,讲的便是冯婕妤为西汉元帝挡熊的故事,以训后宫嫔妃的德行。两吉卦相辅相成。所配合筒身图象亦极为饱满祥和,但见天上彩凤来仪,地下岩石灵龟低伏,四周灵芝珊瑚、寿山福海相呼应,一派祥瑞景象。
有趣的是,其乾上坤下的第12卦"否卦",此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但结合卦文上下的图象,乾上为彩凤于天,此图象征乾卦,开光里写的离卦卦文,又组成了第14卦,乾下凤(离)上的新的"大有卦"。而下方的坤,则与山石组成第15卦"谦卦",艮下(山)坤上。此图象与卦文构成的新组合,可谓否极泰来,且图象与卦文互相生发,更增吉祥。
又见艮上震下的"颐卦",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其初九爻辞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此意为自己储藏着大量的财宝,还要羡嫉人家的财物,必遭凶险之事。此卦文下方更是绘一灵龟,匐于海浪岩石之上,与卦文相组,富有警示之意。筒身下部出六方山石,象征六岳,屹立于波涛之间。国有六岳,天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天为大,天岳幕阜山为六岳之首,统管五岳。天岳为雷神居住之所,伏羲诞生之地。上古即有说法"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山河定"。本器震卦之侧即为天岳,石象方正略高于其他五岳。此笔筒虽属文房用器之品类,却饱含哲学之概念。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十六年二月初八日,九江关呈贡档载中有管理九江关务恭进一对"洋彩山河一统笔筒",其中所蕴平定天下之含义与此件转心笔筒完全一致,可能即是本件。
以目前所见,转心笔筒实或可分为两类,一类即为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清乾隆粉彩天蓝地轧道云鹤干支笔筒"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瓷胎洋彩万年甲子笔筒一对",前者为白釉底青花款,后者为松石绿底矾红款。而本品款识则与前者如出一辙,应为同一人书写。乾隆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唐英奉旨烧造的"万年甲子笔筒"即为此类。见唐英奏折:(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呈《恭进万年甲子笔筒折》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关务奴才唐英谨奏:为奏闻事。窃奴才于十月内在窑厂办理瓷务,因是时工匠尚皆齐集,复敬谨造得万年甲子笔筒一对,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悉皆欢腾踊跃。更逢天气晴和,坯胎、窑火、设色、书、画各皆顺遂,不日告成。奴才即于十一月初二日回关办事,今专差奴才家人赍捧笔筒恭进,伏祈皇上睿鉴。谨奏。朱批:览。故推断,此类笔筒的烧造应不晚于乾隆八年,且确信无疑为唐英督陶下之作。另一类即为此件之图像含义更为精进复杂,承载了河清海晏、山河一统的空间概念,有歌颂皇帝万寿无疆、江山永固之意。体现了清代皇室所追求的时间上的万世不绝、空间上的山河一统,所谓有深意存焉。
本品笔筒的烧造方式,亦极为繁复。上述所提"万年甲子"笔筒,为分体烧造,因需顾及到许随意变换天干地支,筒壁上下皆可旋转配合。器分四片接合,口沿连器内壁一片、底足一片、壁筒上下各一片圆筒形器,共四片组合。筒壁上下分别套入内壁后,再将底座与内壁底边按接榫套合,上下即可旋转自如。而本品则异然,下片八卦为主卦,固定在底足之上;而上片八卦为变卦,故只有上片可随意转动,以切合"周易"之规。且上片边沿侧面皆露素胎,故此烧造方式应为事先把底足与下片一体结合完毕之后,再套入上片,最后将笔筒口沿部分单独塑胎成型,再一体烧造完成,浑如鬼工天成。此种烧造方式,于乾隆御窑中属绝无仅有之类,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器身各部分若有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成品率极低,故而存世稀少,为公私收藏存世仅见的两件江河一统笔筒之一。
清乾隆 斗彩瑞莲福至心灵水盂”
"清乾隆斗彩瑞莲福至心灵水盂",水盂平口,丰肩,圆腹,束底。器体浑圆,通体施白釉,外壁斗彩绘缠枝莲纹搭配蝠纹为主题,先以青花绘整体纹饰,再于青花轮廓内填绘红、黄、绿、紫等色彩,艳丽华美。口沿及圈足处装饰精致的如意云头纹与变形莲瓣纹,肩部绘四只矾红蝙蝠被盛开的佛莲围绕,寓意"富贵吉祥"、"福至心灵"内壁及底施白釉,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乾隆时期水盂其形制多种多样,作用意在能息心养性,"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又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
此类特殊品种,即为御贡瓷器,由九江关监督在御窑厂精心烧造专门供乾隆皇帝御用的器皿,其数量少,质量精,纹饰和造型均不同于大运瓷器,一年三贡,分别于端阳节,万寿节和年节这三个节日前进宫供御。御贡瓷器的特点就是品类少,质量精,数量罕,督陶官为了取悦皇帝,竭尽巧思烧制,器型,纹饰力求与从前不同,故每一次御贡器物甚少重复,成为乾隆御瓷精华的精华代表。本品即为御贡器物,烧造精美,且遍阅公私收藏,仅见两例,除本品外,另一例为美国Goldschmidt夫妇旧藏,后三次释出于拍卖苏富比香港1984年11月20日Lot.498;苏富比香港1990年11月13日,Goldschmidt收藏清代官窑专场拍卖,Lot.37;佳士得香港2006年11月28日,Lot.1545。本品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极罕的存世数量,使其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乾隆斗彩御窑代表。
清乾隆 青花莲池清趣图折肩贯耳壶
"清乾隆青花莲池清趣图折肩贯耳壶",此件体量硕大,直口,长颈,颈两侧对称饰贴竖直管状耳,折肩,肩下渐收,圈足,造型稳重古朴。口沿、颈下方、近底足处各绘带状海水纹一周。双耳之上各绘荷花一组。颈部、肩部、腹部满绘高低错落的荷花、荷叶,纹饰繁复有序,清新而不媚俗,雅致且尊贵。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绘画极大有别于乾隆传统青花器,画面运用写实的手法,将荷花、荷叶、莲蓬、花茎描绘得惟妙惟肖,呈现出一派夏日荷塘的淡雅景致。青花发色沉稳而不失艳丽,层次分明,将荷叶的阴阳向背,荷花的花荣花谢表现得十分准确,体现了乾隆时期青花瓷烧造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平。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赞美荷花高洁品格寓意的名句,使后世文人备加推崇荷花。此外,莲蓬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是颇具吉祥喜庆色彩的图案。这件器物整体装饰富丽堂皇,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乾隆时期繁复的艺术风格,实为一件极为珍罕的陈设雅器。同类器传世极为罕有,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2000年,页144。
清乾隆 釉里红九龙图贯耳扁壶”
"清乾隆釉里红九龙图贯耳扁壶",本品直口,细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颈肩处饰如意形双耳。通体釉里红为饰,口沿外饰双弦纹,颈绘竹叶纹,腹部绘九龙图为主题纹饰,九龙穿梭祥云,翻腾江海之上,双目炯炯,五爪分张,恰应乾隆御宇天下,国力隆盛之气象。腹下以海浪一周做边饰。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釉里红烧制过程复杂,须准确控制窑炉火候及温度,成品难得。经高温还原焰所出的红色,向为吉祥喜庆之兆﹐甚得乾隆重视。乾隆对御瓷器素来精益求精,根据清宫档案载,乾隆三年(1738年),高宗指"釉里红龙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见冯先铭,《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台北,2000年,页232。釉里红烧制技术在乾隆一朝已发展成熟,铜红纹饰线条精巧,点画细致,发色浓艳,效果近似明初青花瓷堆栈积斑。检阅清宫档案所载,乾隆皇帝对釉里红瓷器颇为钟情,多次谕旨御窑厂烧造,尤为留心釉里红的烧成效果,曾主动提出明确的标准--务要"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紫禁城养心殿随安室,据载乃乾隆静心斋戒时常留之地,陈设一对釉里红龙纹瓶,图载于《清代宫廷生活》,香港,1985年,图版177。
唯一例传世与本品同类者,乾隆年款釉里红九龙纹扁壶,正面饰一条坐龙,四龙环绕,背面有四龙,九龙腾云驾御海,壶颈饰一道如意纹,图载《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47,售于香港苏富比2001年5月1日,编号538。
清代皇帝宝玺的种类繁多,包罗极广,单就印文所显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爵位姓名年号玺、宫殿玺、鉴藏玺、嘉言诗词玺等。这些宝玺尽管种类不同,显示出自身不同的特质,但在反映皇帝的思想、意趣方面的价值却有共通之处。特别是爵位姓名年号玺,由于归属明确,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本场一方乾隆帝的"御制寿山石'乾隆宸翰'宝玺",即属于乾隆皇帝早期制作的一方爵位姓名年号玺。
此玺原是日本大阪着名中国书画收藏家八田兵次郎的收藏品,寿山石质,子母狮钮,朱文篆书"乾隆宸翰"四字。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着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材质、体量大小,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乾隆御用玺印的真品。
根据《乾隆宝薮》,此玺是为三方一组的组玺中的一方,与之相配的引首章是"心镜"椭圆形玺,压脚章是"琴书道趣生"方形玺。根据这一组合,可以得知关于此玺更多的信息。一是此玺制作的具体时间得以确定,根据乾隆帝所作的御制诗推断,此套组玺的制作时间当在乾隆十年三月至十一年八月间,为其早期制作的小玺。二是根据此一组合,可以寻找此玺在宫廷书画上的钤用痕迹,明了其使用情况。乾隆皇帝的组玺在使用时基本上都是固定搭配,尤其是同一组玺的两方压角章绝大部分都是成对出现钤用。钤盖此方宝玺的有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御笔戊寅元旦试笔二律贴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高宗纯皇帝御临苏轼帖轴"、"钱选三蔬图轴"诗塘内乾隆御笔"秋圃真香"的压脚章,都是如此。
此玺附有包装锦盒,为上拉道式盒盖,盒内根据玺的外形挖制卧囊。锦盒外底钤有"西洞所藏"印。"西洞"为日本大正时期大阪着名中国书画收藏家八田兵次郎的居所,他自号"西洞主人",其收藏以明清书画为主,部分收藏曾以《西洞清赏》、《西洞清玩》之名着录出版过。可知此玺曾是日本收藏家八田兵次郎的收藏,是一件传承有序的藏品。
乾隆帝颇为推崇巴洛克艺术装饰形成的富丽堂皇之效果,故其喜好体现在宫廷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上,致使西洋元素广泛运用,臻于极致,也让西方为之惊叹不绝,本场一件"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可谓至臻。
整器以希珍的沉香木为材,大料拼接而成,做工奇巧,用料颇丰。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即是指沉香,其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且因沉香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名贵的木料,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自古为世人所重,故而宋人蔡攸《丛谈》有云:"万安黎母山东的沉香,冠绝天下,一片万钱"。加之沉香与身俱来的香气,淡雅宜人,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两代,宫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查阅海内外公私收藏,堪称之最。
座屏正面镶玻璃镜面,其上及两侧面的上方,均浮雕山水楼阁之景,仙云袅袅,楼阁现于其间,山石嶙峋,松枝遒劲;此外满雕海水波浪纹,翻滚的浪花间又雕数只蝙蝠,取其佳喻。背面共六层画片,通过光学原理,从正面镜面之上的两个圆孔,透光观之,可见极具景深和三维透视效果的的西洋人物风景。其一为青年男女城市生活,另一为海上探险-一切皆由管孔窥得,如梦似幻。此座屏至今仍异香盈袖,想当年置于宫苑秘室之中,实乃视觉、嗅觉、触觉艺术的完美结合。此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常见于乾隆朝宫廷作坊所制造的器物中,是清朝宫廷艺术兼容西方文化和工艺技术的明证。
乾隆帝对于巴洛克艺术的热衷,除此件座屏外,从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及其晚年退位后居住点的倦勤斋均可观之。倦勤斋是乾隆皇帝为自己1795年退位后使用而预建的。斋内精美的内装饰包括一个小戏台,周围用欧洲透视方法绘出覆盖整个房间的绢面通景画。尽管乾隆皇帝曾经在宫廷场合使用过大型通景画,但是这幅反映欧洲美学对中国装饰艺术影响的通景画是屈指可数的,画作受到了清宫廷画家、西方传教士郎士宁的影响。怀着对盛大、新奇的追求和对西洋技艺、美术的狂热,乾隆帝穷其一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将中西元素融会贯通,铸就了中国艺术史上一段中西合璧的绮丽篇章。
此次秋拍,北京保利古董部甄选出数件乾隆本朝佳器,这些将三坟五典、儒道墨释与清代高超的制作工艺完美结合,融贯东西美学,将中国传统与西洋技法碰撞,集大成合一,经由清造办处御窑厂大匠之手,展现出独特的乾隆艺术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