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成都,一场主题宏大、规模空前的文艺特展正在四川美术馆展出。4个展厅,9个主题单元,600余件(组)作品及文献资料,一部改革开放的恢宏画卷,生动呈现在大众面前。许多深情的回忆,在图片背后徐徐展开。 冬日的成都,一场主题宏大、规模空前的文艺特展正在四川美术馆展出。4个展厅,9个主题单元,600余件(组)作品及文献资料,一部改革开放的恢宏画卷,生动呈现在大众面前。许多深情的回忆,在图片背后徐徐展开。 惊喜的重逢 2001年1月,一场新世纪的军人集体婚礼在成都举行。浩荡的车队载着身披白色婚纱的新娘和一身军装的新郎,在市区内喜庆巡游。冬日的阳光照耀着他们幸福的笑脸,空军摄影师刘应华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2018年11月,这张图片被选中,在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上展出。 展览吸引了李曦前来观看,她是图片中第一辆上的新娘。站在这张被放大的图片前,她与18年前的自己不期而遇。 “太惊喜了。看到这张照片,一下就把我拉回到当时盛大的婚礼现场,许多回忆涌现出来。11岁的女儿看到爸爸妈妈当年的结婚照,她也非常开心,觉得很有意义。” 特展是办给大众看的,他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是对主办方最好的慰藉。11月27日,四川省文联党组平志英率特展工作人员,特意将这张“重逢照”赠送给了李曦,为这段惊喜的重逢再添一笔感动。 摄影师刘应华说:“当时一共有62对新人,我相信还会有人在这张照片中找到自己。摄影师是时代的记录者,我们聚焦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重逢以后还会发生。” 小图片里的大时代 2018年10月的一天,无人机专业“飞手”赵宇协助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陈宁,对成都市区进行航拍,这是他们的第三次拍摄。这天天气晴好,他们抓住机会,完成了任务。最后,这张照片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牟航远女士拍摄的成都市区航拍图一起,成为“城市的变奏”这个单元最醒目的作品。40年来城市的发展变化,就在新旧照片的对比中,被最直观、最有效的表达出来了。 “老成都好美,像一幅宁静的油画。”“我更喜欢新成都,活力十足。”听着观众的热议,90后的赵宇非常开心。能参与到此次特展活动中来,他深感荣幸,此刻,他也成了一名历史的记录者。 1988年的府南河合江亭与2016年的府南河合江亭 周筱华/摄 “这儿用了一张,那儿还有一张。”在展览现场,周筱华细数着自己的作品。67岁的他坚持用相机记录城市的变迁,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因为我在城建系统工作,所以我拍了很多城市变化的照片。这张是1988年拍的合江亭,是用标准镜头拍的,这张是2016年同一个角度拍的合江亭,这次用的广角镜头,因为楼房变高了,标准镜头装不下了。” 1994年,广元城内的出租“驴”车 黄保家/摄 2011年,内江市街头求职广告 王斌/摄 不论是专业摄影家,还是摄影爱好者,他们都用敏锐的双眼捕获着时代精彩的瞬间,为历史留下珍贵的的记忆。1980年青年路上的“杨百万”;1987年成都首届糖酒会;火车北站的广告大站;1992年,红庙子股票交易市场……时代的喧嚣与奔腾,穿透一张张生动的照片,重回人们的记忆。 1983年,成都文殊院拍照的妇女 李丹/摄 “妈,你们那时侯照相是不是这样摆pose的喔?”“这张照片好有趣,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称重的。” 走街串巷的小贩,坐在三轮车里打“大哥大”的男子,玩呼拉圈的小姑娘,新华书店前女大学生的青春身影……普通人,身边事,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1981年,苍溪县两河公社儿童体检 李三鸣/摄 在一张1985年成都街头自行车停车场的照片前,一对七旬夫妇对着密密麻麻的自行车感概良久:“这种景象现在是看不到了。我们那时上下班只有骑自行车,现在都变成了汽车,还有地铁可以坐。” 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巨变,在这些独具慧眼的作品里得到最真实的呈现。 文艺创作的春天 除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变,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伴随着改革的雷声,文艺创作者们的春天来临了。 二号展厅里,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正隔着时空与观众相互凝视。这张布满皱纹的脸,带着一种深沉的震撼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1980年,四川美院的学生罗中立用画领袖像的尺寸创作出油画作品《父亲》,震惊了当时的画坛,这是思想解放在文化上的表现。与此同时,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月×日·雪》、王亥的《春》、何多苓与艾轩合作的油画作品《第三代人》……一大批“伤痕美术”的代表作在巴蜀大地涌现,四川成为“伤痕美术”的重要发起地。 1980年,画家何多苓正在创作《春风已经苏醒》 1986年,《星星诗刊》社举办的诗歌朗诵会 美术、戏剧、文学、书法、电影……四川的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对著名画家邱笑秋来说,1980年7月4日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当时我们在金牛宾馆创作一批陈列画。那一天,同志来看望了我们12位老中青画家,他一一与我们握手问好,还专门问我政策落实得怎么样了?我激动地说都落实了,全都落实了!”站在自己为本次特展书写的小平语录书法作品前,邱笑秋动情地回忆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我。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我汹涌澎湃的创作热情。改革开放40年,我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我是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于一身的幸运儿。” 邱笑秋与他的书法作品 这是艺术家们的共同心声。40位文化名人和老中青三代书法家,饱含深情提笔抄录下改革开放。104岁高龄马识途的“爱我中华”,87岁流沙河的“摸着石头过河”……笔墨方寸间,力透纸背的,是艺术家们对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马识途书法作品 我们的40年 观众留言区,有许多年轻人写下的观展感言。辽阔浩荡的时代巨变深深感染了他们,“我爱中国”成为留言最多的一句话。 四号展厅,40个家庭40年的4张家庭合照,讲述着光阴的故事。40个家庭,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他们的40年,也是我们的40年。合照第一张,大多为黑白照;第二张全都变成了彩色,人口也增加了;第三张、第四张衣着更加时尚,背景更加丰富。最明显的变化,是笑容更加灿烂。 幸福的笑容,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诠释,是对改革开放成果最好的注解。 “我的40年”家庭合影墙 2018年,德阳新城区 郭涛/摄 用文艺的方式讲述有广度、有深度、有温暖的故事。11月22号特展开幕以来,市民观展热情持续高涨,许多外地观众和外国友人也前来观看。四楼的经典回顾放映厅,市民曾先生饶有兴趣观看了一部拍摄于1993年的纪录片《深山船家》。“这个展览办得好,我已经来第三次了。如果有空,我想把节目单上的所有经典片子都看一遍。” 特展是全省文艺工作者为大众献上的精品文化大餐。在这个精心构筑的主题空间里,人们对历史进行了一次深情的回眸,也对未来进行了一次热情的展望。时代的画卷仍在铺陈,人人都是书写者,人人都是见证者。 展览将持续到12月9日结束。(李言宗) 来源:四川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