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莲艾尔斯 Gillian Ayres 形空间就是我看这个世界的方式

吉莲?艾尔斯Gillian Ayres吉莲?艾尔斯于1930年生于伦敦,16岁时进入艺术学院学习。早在1950年代,她就接受委约在伦敦创作了25米高的壁画作品,并自此开始在全球各地举办展览。1991年 吉莲?艾尔斯 Gillian Ayres 吉莲?艾尔斯于1930年生于伦敦,16岁时进入艺术学院学习。早在1950年代,她就接受委约在伦敦创作了25米高的壁画作品,并自此开始在全球各地举办展览。1991年,她被选为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并曾入围特纳奖最终候选名单。 她是英国各大艺术学院聘用的第一位女性绘画系主任,曾作为唯一一位女性艺术家,跻身英国战后最重要的艺术展览《境况:英国抽象艺术家》(1960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并在过去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不断创造并发展着自己的艺术。 2018年4月11日,被誉为近60年英国最重要抽象艺术家之一的吉莲·艾尔斯(Gillian Ayres)辞世,享年88岁。 《卢卡斯》(Lucas)布面油画 直径243.8cm1985 “于我而言,艺术——艺术中的色彩,是令人沉迷其中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让自己充实起来,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起来。享受生活吧,享受美好吧。” 吉莲?艾尔斯 吉莲?艾尔斯视频展示 艾尔斯生前从未停止过绘画,“形、空间,就是我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她曾经说道。作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女性抽象艺术家之一,艾尔斯被认为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同时代艺术家”。1989年,吉莲·艾尔斯被提名当年的特纳奖;2011年,她被授予“英国二等勋位爵士”。 在吉莲?艾尔斯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房子后面,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的植物来自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亚洲。这个花园对于艾尔斯和她的艺术创作都无比重要。尽管艺术家本人并不创作任何具象作品,她却说过“在我疯狂的想象里,大自然被看做颜料,特纳可能也是这样看的”。 《磷光体》(Phosphor)布面油画152 x 152.5 cm1979-1980 《蜂儿吮啜的地方》(Where the Bee Sucks)布面油画227.3 x 242.5 cm1981-1982 30岁时的吉莲·艾尔斯 吉莲?艾尔斯1930年生于伦敦,16岁时考入伦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早在1950年代,艾尔斯就接受委约在伦敦创作了25米高的壁画作品,并自此开始在全球各地举办展览。但与大多数成功艺术家的道路不同,在毕业后的近30年时间里,艾尔斯辗转于画廊助理和学校教职之间。 《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布面油画251.5 x 213.3cm1986-1987 《芙瑞娜》(Furrina)布面油画182.8 x 182.8cm1994 1956年,英国泰特美术馆第一次举办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展览,这次展览直接催生了日后在英国当代艺术史上重要的“境况:英国抽象艺术家”(1960)。当时一直从事抽象创作,时称“英国的波洛克”的艾尔斯也借此机会参展,并借此名声大噪,此后她还成为英国各大艺术学院聘用的第一位女性绘画系主任。 1979年,在一次偶然的威尼斯之行中,艾尔斯见到了文艺复兴大师提香的作品《圣母》,提香作品对筋肉的独特描绘,以及作品中崇高的悲剧感彻底折服了艾尔斯,让当时处在人生岔路口的她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两年后,51岁的艾尔斯正式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并开启了她独具面貌的创作之路。 在90年代的作品中,由于年龄的增长,艾尔斯不得不放弃了以往直接用手涂抹颜料的习惯,而改用画笔。而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中开始出现图形——她的作品也变得愈发明快而愉悦,这种对图形的青睐在2010年以后的作品中变得更加明显。 《在海峡中流浪的土耳其蓝和祖母绿》(Turkish Blue and Emerald Green that in the Channel Stray)布面油画244x396cm1996 《无题》(罗马系列之一)Untitled (Rome Series I)布面油画243.8 x 213.4cm1997 2017年7月底,已经87岁高龄的吉莲·艾尔斯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1979年至今”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囊括了艾尔斯自1979年以来所创作的15幅大尺寸画作,作品来自数位私人藏家及艺术家个人工作室。 对于这次展览,吉莲?艾尔斯曾谈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总喜欢一些不美的东西。而我热爱美,这一点毫无疑问。提香、鲁本斯和马蒂斯都对美有着炽热的爱恋。我认为,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甚至大自然时,应当能够迷醉其中。我认为我们的生命可以通过观看艺术品而得到提升。我唯一的遗憾是,由于健康状况,我不能飞往北京并亲眼见识中国。” 《阿马尔菲》(Amalfi)布面油画183 x 365cm2010 “的崇高” ——偏锋新艺术空间推出艺术家亚洲首次画廊个展 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不乏少数,从缇香、透纳、莫奈、马蒂斯对美的追求可以看出,色彩的魅力只增不减,宇宙万物充满生命之美。艺术家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表现美好不在少数,这不在于谄媚任何人,而是一种发自心底对于世界的歌颂。它是对人类心灵的终极关怀,与我们精神的愉悦直接相关联。或许捕捉的美的艺术家们都有一颗感怀的心,身体在呼吸之间都能感受到存在的精妙。 而偏锋艺术空间于9 月13 日展出的吉莲艾尔斯的回顾展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位用一生歌颂吟唱的世界级抽象女艺术家,她于1989 年获得特纳奖的提名,以抽象绘画和版画中丰富强烈的色彩而被众人知晓。画作被多家重要博物馆/ 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泰特美术馆、巴西利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及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展览足迹从英国延及欧洲,东达印度,西至美国。 展览按照她一生不同阶段的视觉语言风格来呈现,大致以70-80 年代以及90 年代后为时间线索,其中在70-80 年代的吉莲艾尔斯作品的和表现力达到了浓厚的高度,这或许受到抽象表现主义那种诉诸于心理情感瞬间呈现的影响,这一时期她的情感释放达到了极致。而创作的工具她也不仅仅满足于用笔来绘画,而是直接用手来涂抹画面,那些厚堆的颜料几乎甚至令人感觉要咆哮出二维平面之外,这种源于一位女性的呐喊声音使得观者感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艺术家精力凝聚的爆发期。 《无题》(罗马系列之二)Untitled (Rome Series II)布面油画 243.8 x 213.4cm 1997 艺术家所强调绘画的视觉性可以从她丰富的色彩中窥探出其对美近乎完美主义般的追求,同时她也在色彩语言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寻找到能够契合自己不同时期的意指。尤其在90 年代后,艺术家在受到东方美学的影响下,自然以及植物的符号清晰生动的被凸显出来,这还体现在她具有平面感空间的变化上,画面的节奏在呼吸之间连同她那种单纯率真的色彩,都让我们体验到童话世界般的美好。 她色彩的直觉表达是超越感性之上的,整体美感高于局部,这一点上她又是及其明确的。她把所有的情感和意识都化成抽象的视觉语言传递给观众,另人联想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白色之风》(White Wind)布面油画244 x 427cm1998-1999 《天狼星升起时》(Rising of the Dog Star)布面油画243.8 x 365.7 cm2001 《黑暗狂欢节》(Dark Carnival)布面油画213.3 x 152.4cm 2003 《里布尔河》(Ribble)布面油画163 x 163cm2003-2004 《回归》(Get Back)布面油画213 x 213cm2006 《悬星之思》(Thoughts that hung the stars)布面油画35.5 x 92cm2012 *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