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美学化不是双年展的主旨和目的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外景

月初开幕的光州双年展主题为“柔弱于水”(soft and weak like water),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双年展,到下一届就将走过三十个年头,巧合的是,二十年前第五届双年展的主题也与水有关:一粒尘埃,一滴水。

双年展在今天的语境中,早已褪去了“造星”的光环,入选双年展也不再是能让艺术家太过兴奋的事情,但在一个双年展遍地开花,“卷”文化流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

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由于工作的需要,是国内外各大双年展的常客,他也参与策划双年展工作,从一个行业人士的视角看,他对我们的近邻韩国在对当代艺术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及光州双年展本身的系统机制,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他认为近观韩国,也可以给同样身处东亚的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与启发。

99艺术网:光州双年展马上要迎来30年,你这次现场看了感觉如何?

王春辰:光州双年展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是第14届了,我是第一次现场看。我觉得它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划和组织机制,现场能看得出来。光州双年展有一个完整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高大开阔,能够满足展示任何类型的作品需要,众所周知双年展展示的作品并不是以架上绘画为主。这样的情况下,开阔的空间就满足了双年展的所有需要。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光州双年展对作品的展示也非常有魄力,比方第一层在一千多平米的空间只展出了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有三个录像播放,这是一个录像分三个视频来播放,形成时间的错位。同时在整个空间里又搭建了一个现场装置,非常具有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一下把观众带入到展览的氛围中。这是很讲究的布展。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本届双年展以柔弱似水的概念作为主题。作品选择上,有大量的作品和水、海洋或是自然环境有关系,作品与主题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结合。作品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开放,不拥挤也不凌乱,作品穿插有节奏,从平面的绘画到装置、影像,包括一部分雕塑性的作品,空间布局合理。整个空间安排是按照板块、不同主题展开;主展厅有五个空间,五个空间错落有致。可以看到展示的节奏有、有带入、有起承转合。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通常观众看展览看到最后,会很疲惫或是很乏味,但光州双年展在空间布局上到最后还有精彩的作品让你印象深刻,甚至会让观众仔细地去观摩。我整体看下来感觉很痛快,观感的体验也可以说是充满了激荡,看展最怕索然无味。我想这就是讲究的展览,不同作品之间的关联都能看到。如果和威尼斯双年展比较,在展陈布局上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的展示也是大空间、高大的厂房,光州双年展这次也做了几个国家馆,这些国家馆分布在光州的几个区域,关联度可能稍微差一点。如果说是想把一个城市做成像威尼斯那样整个城市都联动的双年展,可能还要调动很多的资源,这方面,光州在力争打造一个在国际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双年展。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中国做双年展还没有开展国家馆这个模式,这个机制目前还没有。从结构上,我想中国应该吸取一些做法。另外,光州双年展在布展上并不豪华,而是本着环保生态,展墙、展板都是用最普通的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但不影响观展效果,空间搭建上也是很有意味,一方面降低成本,同时也体现一种理念。主题“柔弱似水”来自于老子《道德经》的哲学观念,水可穿石,具有韧性和持久性,“柔弱似水”从哲学、文化上去解读,有很强的生活性,但还是有一点点弱,就像题目有弱字一样,不够有强度,不是直接切入当下的全球问题,虽然展览里的作品强度是足够的。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之前的光州双年展的主题是直指当下全球问题,在主题上体现出紧迫性,这次的主题感觉有些弱,虽然想表达很深刻的内容,但由于东方哲学概念更加诗意化,像like water是一个形容词,是一个意象性的形容词,有的人可能感觉水就是一个不成形、没有方向的事物,这一点和之前的展览主题有退步,这是我的感觉。但有些作品的表达主题反而涉及到国家地理的变化、文化的遭遇、面对的挑战,这些问题都能体现出来。艺术家来自亚非拉的多,欧美的相对少一些,已经知名的艺术家少一些,很多都是我们不太熟知的艺术家,但这些艺术家的表现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光州双年展的主题策划、工作节奏、组织得严密性都具备。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99艺术网:现在从政府到民间,包括像光州、首尔,韩国当代艺术整个氛围是怎样的?

王春辰:双年展韩国艺术家参展的人数比较多,至少有1/3是韩国艺术家,能够看到韩国艺术家创作的面貌多样性、手法的自由度,主题表达的社会关联性非常强。韩国现代当代艺术的氛围是非常开放的,除了光州双年展的场馆,包括亚洲艺术中心,在韩国叫做亚洲艺术殿堂,空间也非常巨大,也是在光州但没有作为光州双年展的展场,是属于国家性质的、国家级的美术馆,能够看到政府对这个馆的支持和投入是巨大的。里边的布局完全是按照一个国际专业化的标准在进行,不是为了宣传韩国,或者搞所谓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反而是一个开放,能反映最前沿当代艺术发展的成果的机构,包括一个圆形的展厅,长期展示录像艺术,科技艺术、装置艺术作品,作品半年一换。我们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地方。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国内喜欢把空间、美术馆建筑做得像是艺术品,而且过度强调空间的复杂性,我想这是个问题。其实美术馆空间还是要开放、开阔、简便;展线要简便,不要弄得很复杂,国内有的空间左绕右绕,内装上也很奢侈,没有做到简便、简易。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更大的层面上看,韩国对艺术的支持来自于整个系统,从企业赞助到政府资金的支持都是巨大的。我这次见到一个韩国艺术家韩镐,他在大丘做了一个大型装置公共项目,有钢结构、大量的视频、LED,有29米高,作品还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建立了合作,时时捕捉宇宙信号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传递信号,产生光线的变化。这个装置估计下来要耗费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资金都有可能,由此看出当地政府决心要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韩国的艺术基金会对艺术家举办国际展览、国际驻留都会给予资金支持。韩国艺术家在国际上举办个展,政府都给予支持,这一点中国就做的少。我知道国内很多艺术家在国外做个展很少听说有政府给予支持,大多数都是自己找赞助,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一些项目和当代艺术还不一样,支持的很多是音乐、舞蹈、戏剧,偏古典。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当代艺术对文化交流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最当下的,光州双年展展示的就是当下的创作,艺术家可以借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都没有问题,但一定是对当下的思考,它们显示韩国艺术的体制非常开放、非常国际化和制度化。我说的制度化不是僵化而是长期有效的一个专业的团队在做这样的工作。当代艺术一直是动态变化着的,要保持和国际上各大艺术机构、双年展、策展人、美术馆之间密切的交流,这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网络系统,我们这个系统还需要建立起来、需要完善。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另外,光州双年展在展览主题的选择、评判和表达上具有一种社会关注度,而不只是关注艺术,多是对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关注和表达,不仅仅停留在一件作品如何优雅、如何漂亮,而是直接展示了遇到的挑战,包括环境,移民问题,社会变化,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等都在讨论。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如果只是讨论一些艺术性或是所谓美学问题等于是举办双年展的南辕北辙,误解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年展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光州双年展还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启示,双年展的机制虽然是欧洲人创立的,但亚洲人也可以达到国际水准。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我通过和韩国策展人、艺术家的交流,能够感受到他们现在在认知上是非常具有一致性的,与国际交流的强度非常大。外界看到韩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它的国家面积并不大,人口几千万,却能达到这样一个影响力,K文化成为全球流行的现象(K代表韩国英文首字母)。可见保持一个开放的全球化视野,可以凸显文化的主体意义,狭隘和封闭不能产生世界影响,今天的世界共性问题远远多于局部问题。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99艺术网:看了光州双年展以后,你感觉我们自己的双年展发展仍是任重道远?

王春辰:要知己知彼,哪些方面我们能做,哪些我们需要调整、需要妥协,采取怎样的策略都有启发。有时,有一些东西做不了,可以暂时不做,但是展览质感的到位和更细致一些的专业工作是可以做的。我们的双年展不要过度美学化,这是需要调整的,美学化不是双年展的主旨和目的。大家都在谈文化的语境,谈全球发展遇到的困难或者是挑战,我觉得用“挑战”这个词比较好,世界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当我们开展经济贸易交流,包括跨国企业生产,无疑这一切就是全球化,很多产品也是全球化供应链,不可能是局部问题;同样,文化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系统,一定是双向的文化互动。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99艺术网:光州双年展你觉得自身存在哪些问题?

王春辰:相关的展览宣传、档案文献这些还需要完善,作为行业的从业者需要这些资料,现场我问了很多人相关资料哪里可以取到,找不到。此外,场馆分散且相互间关联度不够,除了主场馆之外的几个分场馆组织的不是特别好,我也去了两、三个分场馆,作品的展示差一些,不够有爆发力。同样在分场馆里面,没有双年展的出版物,相关的纪念品也少见,这方面与威尼斯双年展相比,就不足了。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99艺术网:光州双年展看完后有没有双年展综合症,作品多但一件都没记住的情况?

王春辰:一个双年展上展出作品的数量是巨大的,当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记住了,但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给你带来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不少,包括进入场馆的第一件作品,我朋友圈里发的那些作品都是印象深刻的,而且这些作品表达的就是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不是说看了很多作品觉得似乎都一样。很多作品都有特点,“双年展综合症”这个词也要分析,要问对于谁是综合症。

第十四届光州双年展场馆现场

有的观众认为这个展览特别好,有的就觉得很乏味,都不一定。会看的、仔细看的观众就会发现有意义的地方,光州双年展也不是尽善尽美,个别作品的质量可能也需要斟酌,但总体上是成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达到了一个国际双年展应该有的标准。国家馆可能做得还不够成熟,平行展也可以继续开展,毕竟光州不是首尔,有待于增加更多的非营利机构,它们宣称做成“亚洲的威尼斯双年展”,按照这个目标去做,很多地方要完善,但我相信他们未来能做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