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广在北京公社的第五次个人展览《春风》于2023年3月11日正式开幕,展出艺术家在过去两年中开启的探索与最新创作。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5月11日。
杨心广近些年的创作延续着对于自然物的使用与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自然材料与工业物料被艺术家交缠、叠加、并置使用,成为某种意义上当代景观的抽象描摹:草木泥石作为主体,在其工作中以极具生命性的姿态反向侵入和颠覆着现代发展观的叙事逻辑。
杨心广个人展览《春风》展览现场 北京公社
展览标题“春风”以一种明媚的词汇印象邀请人们走进,扑面而来的却并不是那般和煦——也许正如北京的春日。高低胖瘦的野草“军团”正在展厅中央集结,这些植物雕塑是杨心广最新的“勇士”系列,作为形形色色的生命个体,他们以各种造型与姿势伫立于此。“春风”系列作品中,泥土以其最原生的状态成为画面本身,并将动态的力刹然凝结。土壤不再留在地面,成为垂面。切片式的土壤深处、动物爬行留下蜿蜒痕迹的土壤表面,多幅“春风”系列绘画被悬挂在展厅四周,成为某种已知与未知并存的生态学留证——正如艺术家认为土壤对照于平滑而干净的虚拟世界,是一种赤裸的真实——在此之上,一切活动都将留下物质化的记忆。
春风1号 2020,布上泥土,丙烯颜料与丙烯粘合剂裱于木板,120 × 100 cm
春风3号 2021,布上泥土与丙烯粘合剂,250 × 195 cm
春风5号 2021,布上泥土、丙烯颜料与丙烯粘合剂,152 × 137 cm
春风拂过,新生在地表下涌动,在泥土中更替着死亡。枯枝杂草正在被环卫工人清理,这城市之中人工酝酿的绿化植被又将崭新如故。现代城市的扩张将植物从绝对的野生驯化成均一化的风景,而在杨心广看来,那些活跃在城市边缘未被认养的野草经历了被排挤的历史,在破土动工的地带展现出顽强的斗志,像游击队一样充满了野性的活力。作为植被中强有力的物种,它们在这块阵地上显得格外英勇。他希望一切不会随春风飘散,于是挑选了几种自己居住城市(北京)中特别典型的杂草,将这些在路旁与街角偶遇的“勇士”以钢筋缠绕,以清漆凝固,让它们不屈的生命力得到表彰──这些“勇士”本身便是其生命力的纪念碑。而在其“春风”系列绘画作品中,扭动着的微小肉体揭示着风景之外,翻腾的某种张力早已扎根于土壤深处——正如从字形的角度所看到的“蠢蠢欲动”。这种形态与语言之间的互文在杨心广手中早就轻车熟路,以至于当我们讨论视觉时,常常忘记了这种心理层面的双重映射。在自然与城市对抗与挤压下的生存体验中,杨心广与万物感同身受,自然物于他,不是材料而是演员,是与人平等共存的表达个体。他们自有其生机勃勃的主体性,人对这种物的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人与物的生命交融,人也在万物之中。
勇士17号 2023,植物、钢筋、水性封闭漆,70 × 47 × 77 cm
勇士17号细节
关于艺术家
杨心广1980年生于湖南,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杨心广的作品广泛于国内外展出,他曾参加的双年展包括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2012)、首届蒙得维地亚双年展(乌拉圭,20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北京,2011)等,他的作品亦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重庆原美术馆、罗马国立现当代美术馆、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悉尼白兔美术馆、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德国勒姆布鲁克博物馆、韩国光州国立亚洲文化殿堂、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展出。他获得的奖项及入围奖项包括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2014)、第二届华宇青年奖(2014)、新加坡SIGNATURE艺术奖(2011)、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以及吴作人艺术奖提名奖(2010)等。杨心广的作品被上海复星艺术基金会、上海龙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法国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广州三三艺术中心、上海玻璃博物馆、荷兰De Heus Collection、南京金鹰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和法国DSL等美术馆及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