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抽象余友涵个展在龙美术馆重庆馆开幕


《抽象 1983-10》 纸本丙烯 108×78cm 1983年

英国艺术史家爱德华·路希·史密斯曾写道:“余友涵是最早把国际风格化为自己艺术语言的画家之一,正因这点,他很可能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余友涵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和波普风格的重要开创者,早在1993年和1994年,他就代表中国首次参加了威尼斯和圣保罗双年展。本次展览是他继2016年龙美术馆(西岸馆)个展之后又一次重要回顾展。参展作品包含了其50年创作历程的各个时期、各个系列的代表作品以及最新的画作,通过展示他艺术生涯的关键点让观者纵览其创作的整体脉络。


艺术家余友涵

余友涵是一个思维单纯的人,他的世界观成型于那个充满理想的年代,他对自己的人设是:相信真理,改造国家,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一直自诩“业余”艺术家,有意无意的远离学院体系。作为一个40后,他的绘画创作与中国近50年的历史同步,他始终通过架上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过去50年社会变迁的所感所想。


《抽象 1991-4》 布面丙烯 200×218cm 1991年

在余友涵看来,中国传统艺术和某些西方艺术流派如后期印象派艺术家塞尚作品的显着共同点是具有抽象审美。抽象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提炼。余友涵从很早就显示出独特的抽象概括的画面表达能力,他创作的具象画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抽象作品也时常融入具象的元素。对他来说,抽象的点线面和具象的人物风景都是其形式逻辑的部件,把这些部件组成一个具有秩序感的整体是他每张作品成立的必要条件。由于时代的原因,他属于自学成才,没有经过学院派的训练,质朴的画风看似“笨拙”,“率意”与“简化”是其鲜明的个人特点。


《东方之痛》布面丙烯 266×226cm 2015年

早在80年代,余友涵创作抽象“圆”系列的初衷就是要探寻中国的现代艺术,但后续作品的思维模式和表现形式事实上超越了现代主义。他的波普系列通过模仿和挪用创造出看似模棱两可、看似玩笑的艺术。他说艺术一头联系传统,一头联系未来。他用辩证法去看待所有事物,同时包含着正面和负面、积极与消极、歌颂和批判。如果观众愿意花点时间去琢磨其内在的微妙之处,可能会有所启发。


《静物》 纸本油彩 71×55cm 1979年

其绘画创作从时间上可分为早期风景、早期抽象、前期波普、后期波普、沂蒙山风景和后期抽象等若干阶段,其各个系列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在绘画语言和题材上也存在着相互穿插。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外界的社会环境持续变化影响着他,另一方面也是余友涵一直在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力图避免新“狭隘”的产生。熟悉其老作品的观众经常遭受其作品形式变化的“惊吓”。近期作品的题材和形式继续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丰富性,从灵感来自于包装盒的《六面体拆解组合》到描绘月球表面的“写实”作品,可见其艺术紧密联系生活的创作方式。正如他说过的:“杜尚说他的生活是他最好的艺术。我说我的艺术是我最好的生活。”


具象·抽象

展览日期:2018年3月17日-2018年6月19日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重庆馆)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嘴聚贤岩广场9号金沙路29号,国华金融中心1楼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09:30-17:30 ;周一闭馆 (每日17:00停止进场)                       

展览现场图

          
展览开幕仪式


展览开幕仪式


艺术家余友涵


艺术史家吕澎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女士致辞


策展人余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