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莫迪里亚尼(Amedeo Modigliani)?这位已过世近百年的意大利现代艺术大师,这几年内,作品忽然变成藏家们在拍卖场上抢着收藏的品项。现在他的作品被公认为大师级艺术,但他在世时并非如此,其短暂的35年生命,最后的15年完全为艺术而燃烧。从材质到创作风格,莫迪里亚尼不断的改变,从未停止由作品中寻找自己,这让他在艺术史上拥有奇特的地位,无法被归入二十世纪初的任何一个艺术派系,莫迪里亚尼为作品中的人物们都注入了他的灵魂,因此现在在任何展览场合,不用靠近读作品旁的标示,可立即认出是莫迪里亚尼。
莫迪里亚尼回顾展入口。(摄影/蓝文钰)
去年11月底,伦敦泰特当代美术馆的回顾展,毫无疑问是这世纪研究最完整的莫迪里亚尼大展,这位如谜团般的艺术家,相关的资料出乎意料的少。经过多年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交流,从大量过去从未整理过的资料中抽丝剥茧,许多新资讯是首次发表。展览以莫迪里亚尼1915年的自画像开始,以他最后一幅自画像结束,有如画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圈般,呈现出莫迪里亚尼动荡不定的艺术生涯。单从这两幅画中就可以看到,在短短几年内为艺术而活的莫迪里亚尼在创作风格上的转变,与笔触逐臻成熟的速度。
莫迪里亚尼《Self Portrait as Pierrot》.1915.哥本哈根丹麦国家艺廊。(泰特当代美术馆提供)
莫迪里亚尼《Self-Portrait》.1919.巴西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摄影/蓝文钰)
从意大利小镇到梦幻的巴黎
出生于1884年,生长在意大利靠近比萨的海岸小镇利佛诺(Livorno)。莫迪里亚尼很早就对巴黎有所幻想,1906年,20岁的他决定放下艺术教育保守的意大利,前往巴黎发展。二十世纪初的巴黎是所有对波希米亚式生活有着向往的艺术家们最想去的地方,当莫迪里亚尼没有太忙碌与当时的巴黎文艺圈喝酒作乐时,他会专注在创作上。虽然生长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意大利,从小被大师作品薰陶,但许多艺术史学者仍会说,没有巴黎就不会有现在大家所知的莫迪里亚尼。
一到巴黎的艺术中心蒙马特(Montmartre),莫迪里亚尼被周遭各种颜色与现代大师们的作品所吸引。他对当时已过世的法国艺术家塞尚(Paul Cézanne)、罗特列克(Toulouse-Lautrec),还有相当活跃的荷裔法国艺术家基斯梵邓肯(Kees van Dongen)大胆自由的笔触深深迷恋,但刚从意大利来到巴黎这个「光之城」的他,完全无法适应这里的阳光。莫迪里亚尼曾说过:「我这双意大利人的眼睛无法适应巴黎的光线…所有的一切好像被光所充斥着…」他尝试摸索适合自己的风格。这次展览中可见到早期作品中带有他所仰慕的艺术家们的影子。
莫迪里亚尼在法国南方所完成的《Boy in Short pants》.1918.美国德州达拉斯美术馆。(泰特当代美术馆提供)
雕塑与巴黎艺文圈
莫迪里亚尼因缘际会下认识罗马尼亚籍雕塑家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两个人一见如故,马上变成好友。很少人知道莫迪里亚尼最早梦想着成为一位雕塑家,他还曾经去意大利着名的大理石出产地卡拉拉(Carrara)拜师受训,却因为当地保守的风格让莫迪里亚尼对雕塑失去兴趣;但在布朗库西的鼓励下,重新唤醒莫迪里亚尼曾经想当雕塑家的梦想。本次展览中,9尊相当难得展出的莫迪里亚尼雕塑,泰特特别将它们以九宫格方式陈列,让大家可在同一个空间里看到它们的转变。仔细观察这些雕塑会发现,有如在看石雕版的非洲或埃及面具。虽然这些石雕线条高雅,但依然无法满足莫迪里亚尼,最后他还是再度放下雕塑工具,专注在油画上。
巴黎:我们不要这个免费的杰夫昆斯雕塑
9尊莫迪里亚尼的雕塑。(摄影/蓝文钰)
虽然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巴黎蒙马特及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区,与活跃的艺术家、诗人及艺评家们在咖啡厅和沙龙中切磋,但莫迪里亚尼却无法真正融入当时的艺术圈。他的朋友们提到这位不愿意妥协的艺术家直说:「他虽然跟随立体主义,却无法全心全意的接受。」可能正是因为他从不跟着潮流走,所以当时的艺评家相当不重视莫迪里亚尼的作品及展览,在他们的艺术文章中很少提到莫迪里亚尼。虽然没有得到艺评家的青睐,但喜爱诗词的莫迪里亚尼却与这些作家们讨论诗词,当然也将他们入画。他生活圈里的人几乎都上过他的画布。其中一位是英国女作家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Beatrice Hastings)。莫迪里亚尼为之着迷,不出意料的两人最后成为情侣,黑斯廷斯也成为艺术家当时的缪斯。
莫迪里亚尼《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泰特当代美术馆提供)
从巴黎裸女到南方村民
莫迪里亚尼最有名的就是他的裸女,也是他最常画的一个主题。所有的裸女占他总作品量的十分之一,而它们大多数都是在一战结束前所完成的作品。当时巴黎到处都可以找到专业模特儿,因为艺术专业模特儿是个非常高薪的职业,生长在二十世纪初的巴黎女人与上一个世纪的女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她们已不再只是当家庭主妇,女人能自由选择出门工作。
莫迪里亚尼有名的裸女.1917.私人收藏。(泰特当代美术馆提供)
为了这次的回顾展,策展人Nancy Ireson将12幅不同风格的裸女全部集聚一堂。通常这些裸女们在社会上的身分地位都没有纪录留存,因而只能从她们的穿着来判断,许多人都猜测她们很有可能是来自特种行业。这次展览中难得有两幅是画同一位女性Elvira,一幅是全裸,另一幅则穿着简单黑色洋装。这表示莫迪里亚尼会重复使用模特儿,而学者们希望除了名字以外能够找到更多与她相关的资料。
莫迪里亚尼在现代艺术快速成长的巴黎生活将近15年,中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身体不佳,他没有被征召入伍送上前线,反而是在好友及经纪人Léopold Zborowski的支助下搬往法国南部。对巴黎念念不忘的他,战争结束后立刻与女朋友珍妮赫布特尼(Jeanne Hébuterne)一起搬回去。在法国南方时的生活与巴黎不同,虽然比较悠闲,也对疾病缠身的莫迪里亚尼身体比较好,却缺乏许多创作时所需要的元素,如专业的模特儿。灵机一动的莫迪里亚尼就在那时期开始邀请小村里的居民们当他的模特儿。大人和小孩都成为他所邀请的对象。
走进莫迪里亚尼最私密的空间
艺术家的工作室是艺术家的创作中心,也是最私密的地方。这次展览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是使用最新VR科技重现莫迪里亚尼在巴黎蒙帕纳斯的最后一个工作室「The Ochre Atelier」。那是莫迪里亚尼与他这一生的最爱珍妮赫布特尼一起共用的创作空间。
莫迪里亚尼在他工作室中,1915年由Paul Guillaume所摄影。(泰特当代美术馆提供)
虽然位在于巴黎Rue de la Grand Chaumière的工作室建筑依然存在,但由于时代的转变,已经不是莫迪里亚尼时期的模样,现在无法找到任何一位当时生活在艺术家生活圈里的人来提供一手资料。因此经过多年与不同机构的合作研究,就只能依靠莫迪里亚尼与朋友们之间的书信、创作于1919年后的作品、当时的历史照片,再加上策展人专业知识及无限的想像空间,来重建无人亲眼见过的莫迪里亚尼工作室。透过VR视镜,工作室如魔术般地出现在所有人眼前,有如被艺术家邀请去参观他的工作室,坐在莫迪里亚尼的画架前,看着刚完成的自画像,桌上还放着他刚点燃的烟,让人很想伸手去触碰画布,看看是否还是湿的。
他身边最亲密的人
莫迪里亚尼最常画他身边的人。但自从他1919年从法国南方回到巴黎,与珍妮赫布特尼一起搬入位于蒙帕纳斯的工作室后,他几乎就只画珍妮。这些画上的珍妮从头发放下的19岁年轻少女,直到变成有着韵味的怀孕母亲。在莫迪里亚尼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里,不管看哪一幅珍妮,感觉上在莫迪里亚尼的眼中永远是最美的。
莫迪里亚尼《珍妮.赫布特尼》.1919.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泰特当代美术馆提供)
泰特这次的莫迪里亚尼回顾展的时间线,完全跟随艺术家在巴黎15年的时间,除了能更加了解艺术家作品外,也能从现代的角度看当时巴黎艺术圈里的人们。从莫迪里亚尼最早期的画像到雕塑,到后期的自画像,难得一见研究完整的图录,再加上特殊的VR观看体验,绝对是值得到伦敦参观的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