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藏传佛教造像中,有几件精品尤为引人注目。首先,释迦牟尼佛坐像,以其6-7世纪的斯瓦特黄铜制作而成,身高307.5厘米。佛祖面部精美地施以泥金装饰,发髻呈蓝色流苏状,右手展开愿印,而左手则握着衣角,姿态静穆而庄严。身躯魁伟而圆润,其袈裟一角披于左肩后,衣纹写实细腻,可见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遗风。
此外,还有仰覆莲座,使整个造像显得更加庄重和完美。此像是乾隆五十三年由进贡带入,并附有一份满汉双文的黄条,这证明了这一点。
接着是思惟观音菩萨坐像,以8-9世纪克什米尔黄铜制成,全长357.5厘米。观音菩萨面相秀丽且神秘,她的扇形高发髻与三绺垂于头后的发辫构成了她独特的风范。她右腿盘曲、左腿伸直,上身略微前倾,她的手臂自然弯曲支撑在右腿上,将食指伸向面颊,就如同深陷思考一般;同时,她左手轻轻握住莲花枝。这幅画作不仅展示了她的舒展自如,更反映出她内心世界深邃之处。
然后,我们还有自在观音菩萨坐像,它被认为是9世纪东北印度时期的一件作品,全长412.5厘米。在这尊雕塑中,观音菩萨坐在圆形背光下,一只手轻扶台面,同时用另一只手牵起莲花并斜扎宽大的修行禅带。她显得既安详又典雅。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金刚手菩萨立像,这是一件8-9世纪尼泊尔红铜鎏金制品,全高687.5厘米。她的面容端庄且含笑,她戴着一个高耸的三叶宝冠,上方刻有珠宝纹样,与头部紧密融合。一边是弯曲绕过身体后面的圣线,一边是一条宽帛带斜扎两腿,其中一端飘扬于身体侧面。她持有一根金刚杵和一枚圆果,用一种优雅而含蓄的情感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心志与柔情似水的人性复杂性格。
此外,还有地藏王菩萨龛像,是9世纪尼泊尔红铜鎏金制作的一件作品,全高350毫米。这位王者头戴三叶宝冠,用右手施无畏印,用左手握摩尼宝和麦穗。他穿着袒露上身项链、臂钏以及手镯,并挂着圣线,在仰覆莲座上坐定。他周围是一个圆形背光,只留下半部分,以及一个供奉他的玻璃门前开启的大型金属龛箱。在龛箱顶部刻有“地藏王菩萨”,背后还有一段铭文:“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薩”等字样,以及说明乾隆十七年至咸丰三年期间,他曾被两代皇帝亲自供奉的事迹记录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段历史故事背景。
最后,但绝非最不重要的是持世菩萨坐像,这是一件11-12世纪尼泊尔红铜泥金制品,全长437.5毫米。这位持世女神原为印度教财富女神,被吸收进佛教成为黄财神之妻——“财续佛母”,能赐予人丰收与财富。在这尊雕塑中,她拥有六臂,每只都分别拿着不同的物品:宝瓶、谷穗、梵箧及珠宝。而她的身上装饰着项圈、臂钏和多个环扣下摆从腰际垂落到椅垫前方。她拥有丰硕胸脯细腰,又显得苗条动人。此雕塑虽然失去了台座和背光,但它依然展现出了古老艺术技艺及其对生命本质探索的深邃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