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名为“中国书画之乡”,其美术之花更是繁茂如初。这里的艺术世家,如闾山的画家们,每日清晨便开始挥毫泼墨,绘出一番千秋大梦。据统计,北镇籍书画家在全国范围内已达200余人,而国家及外省市中就有600多位同窗好友,他们以笔墨传情、赋予作品生命力。这不仅使得北镇成为文化风景线的一部分,也让其书法绘画事业焕发出了新生。
辽代东丹王耶律倍曾于此地筑学堂习文绘画,其《射骑》等作品至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而清代高其佩傅雯所作《医巫闾山图》,至今仍珍藏于辽宁博物馆。
今日的北镇,不仅孕育了专业化的技艺与文人化的修养,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书法绘画群体。在这片肥沃文化土壤上,他们创作出了一批富含生活气息水墨画。他们在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创新,作品意境清新、笔墨凝练,乡土民情跃然纸上。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作品洋溢着纯正、朴厚乡土气息和浓烈率真的北国情趣。著名美术大师张仃曾言:“北镇的画家们,在技法上是专业化,在修养上是文人化。他们通过笔墨传达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为作品赋予了生命。”谈及闾山畫會發展原因,他认为有三点:首先,有医巫闾山滋养;其次,是明确的绘畫觀;再次,是优美环境与文化积淀造就艺术氛围。
“五七”农场时期,一批专家教授被派到此地“劳动改造”,这是对本地美术爱好者的福音。一些国畫學子不惜远道而来拜师学习,这群土生土长学子的诚意深深打动了那些专家的心。拨乱反正后,他们仍念念不忘这个小县城書畫群體。
中央美術學院朱乃正、中國藝術協會原華君武、中工藝大學張仃、中醫院宋雨桂等畫界泰斗先後莅临傳經講學,为後來國畫事業腾飞奠定基石。此后,国彩成果接连不断,被命名为“辽宁省群众中国画活动基地”。1991年成立闾山畫會,並由國家文化部命為“中国書繪之鄉”。
如今,這裡已成為新的書繪創作沃野。不僅涌现出宗华等一大批書繪人才,还有各类雅称书房,如闾山书影院、“文裕堂”、“面壁写字楼”,翰墨斋等20多个。在当地宣传部门扶持下,一大批杰出的艺术人才出现,其中张雪松主席在绘艺创作中刻苦研习,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并国际频道播出,其作品获奖并收藏于省级以上机构。此外还有卢韵油漆家、毕建勋青年国彩家等都取得显著成绩,使得金实集团董事长齐洪明创建朝阳山市城酒店,与盘锦河边村合作丰富了地域特色文化内容,大朝阳山市城酒店成了创作基地龙岗子也成为了老干部书法家的创作中心和活动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