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名为“中国书画之乡”,其文化土壤肥沃,以孕育众多书画大家而闻名。如今,闾山的画家们更加自信,每天清晨起舞,夜晚挥毫创作,书法绘画活动异常繁荣。常年从事创作人员已达600余人,其中在国家和外省市工作的北镇籍书画家有200余人。此乃一道文化现象,也是北镇与锦州相结合的一道瑰丽神秘风景线。
在古老月光下,北镇的书画艺术蓬勃发展。在悠久历史中,这里吸引了无数画师云集,如辽代东丹王耶律倍、国妃萧氏;清代傅雯、年希尧等皆为绘画大师。他们留下的作品,如《射骑》、《医巫闾山图》,至今仍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今天的北镇,不仅拥有庞大的书法绘画群体,更因自然之美激发了一批富有生活气息的水墨作品。这些艺术家不仅技艺高超,更以文人的修养融入传统文人笔触,为作品赋予了生命力。
张仃曾说:“这里的人在技艺上专业,在修养上文人化,他们通过笔墨传达情感,将情景交融,使作品生动。”他认为,是因为医巫闾山这片土地滋养了他们;是因为他们保持坦白真诚的情怀,对艺术执着;更是因为优美环境和深厚文化积淀造就了这一切。他还说:“我热爱这个地方,也热爱那些勤恳追求艺术的人。”
此外,“五七”农场时期,一些专家教授来到这里,被驱赶后,他们对当地学子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地学生不惜跋山涉水学习,这种诚意和坚韧精神打动了这些专家,大师们回忆起这个小县城后,都念念不忘。而中央美术学院朱乃正、中国美术协会华君武等知名大师先后来到这里讲学,为后来的国畫事业奠定基础。
随着宗华先生带领下的努力,从80年代开始,北镇国畫事业逐渐兴起,最终被命名为“辽宁省群众中国畫活動基地”,并于1991年成为“中国書畫之鄉”。此后的成就接连不断,有多幅作品进入京展,并被收藏于民族文化宫。这一切都让北鎮成為一個國畫創作的大熱點,不僅培養出許多書畫人才,而且形成了一個廣泛普及且充滿活力的創作氛圍。
现在的北鎮已经成为新时代书画创作的沃土,不仅培育出了杰出的艺术人才,还建立了各种雅号书房,如闾山书房、“文裕堂”、“面壁画居”等,为本土艺术提供了一系列平台。此外,大朝阳山城酒店与盘锦辽河油坊结成了合作伙伴,与国内外交流,让本地艺人们得到了更多展示机会。而龙岗子闾山书房则成为了老干部们创作基地和文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