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首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几乎相当于美国和英国市场的总和。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市场之一,其中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额在国内领先,其他城市依次为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
7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引用了法国知名拍卖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时透露了这一数字。卢彦介绍说,2011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高达5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89.3%。这显示出北京在艺术品交易领域独有的优势。
卢彦指出,由于多年的努力,北京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和规范运营机制的拍卖企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被评定为3A级资质的拍卖企业有12家,比重达到12.9%;2A级有29家,每家占比6.56%;而A级资质则有21家,每家占比2.65%.这些行业领导者,如中国嘉德、保利、瀚海等公司,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不仅是拍卖市场蓬勃发展,还包括旧工艺品商店、文物商店以及文物展览会等多种形式构成了国内最大的文物展示交流平台。这不仅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幅增长,还促进了相关服务业如餐饮、酒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孔繁峙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共有63个专业从事销售古董与珍贵工艺品的地方性或非地方性的专门机构中的11个由国营单位经营,而其余都是民营企业。此外,还有一些大型集贸市场如潘家园及类似的古玩城等,有约20个这样的地方,以销售古董及珍贵工艺产品为主,这些地区每年的营业额均超过10亿人民币,并且拥有近万户经营者,每年的交易量超越40亿人民币。
孔繁峙强调,将来的计划是继续加强对本行业监管,同时支持创新性项目,为该行业提供更多政策扶持,从而推动整个文化活动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同时,该行业也将不断吸引更多投资,加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特色景点,为物流部门提供专业配送服务,以及提升餐饮娱乐体验,让这个领域成为经济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最后,在座谈会上,由中国拍賣業協會會長张延华發表講話,他透露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收入達到8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遠超過其他產業包括證券業(19.77萬元)與銀行業(12.28萬元),從而獲得廣泛認可并受到市場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