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龙窑红泥铺砂的特点紫砂之家

我曾经听闻过一段关于宜兴龙窑的传说,那是一种独特的陶艺工艺,以其独特的红泥铺砂技术著称。紫砂之家,作为这项技艺的代表,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宜兴龙窑,其形如同古人描述中的龙,从山势倾斜而成,砖砌成直焰式筒形穹状隧道。这些窑炉通常长30到70米,顶端高度约12米,上方倾斜角度在8到20度之间,被分为窑头、窑床和窑尾三部分。在穹状脊上,每隔1.3米开启燃料的小洞,有50多个鳞眼洞用于供燃料。内部用土砖砌成拱形结构,而燃烧室则设有单独的火膛以及通道内火焰产生热量。

松柴被用作燃料,因为它发热量高、火焰长且灰粉质少。一次生产周期大约需要4天左右。烧制过程完全依赖于熟练技巧,用目光观察火焰温度与坯体变化来决定每一步操作。

宜兴龙窑有其优缺点: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符合火焰自然上升原理,因此成本较低且能充分利用余热。但同时,这种工作方式劳动强度极大。当预热阶段结束后,将第一对燃烧孔掘开,然后两个烧炭工站在两侧墙上投入木材,一边烤制坯体上的部位,一边逐渐向下延伸至下部。这要求两边工人不断交流以确保均匀加温,并保证产品同时烧成。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宜兴涧众龙窑;宋代则有羊山龙窑,以及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相继出现了类似的龍爐。而明清时期,则增加了欧衍及云南建水等地龍爐。此外紫砂壶开始使用龍爐于北宋中期,由于内部还原气氛较重,无需钵器,只需将泥坯套装在缸瓮间即可制作出具有紫红色断面并常见小火疵现象的壶具。

到了明清时代,当时普遍采用龍爐来制造日用品,其中专门用于制作紫砂壶的龍爐更是拥有三个或四个入口、高达2.6米至2.8米,不仅如此,还发展出了新型瓦缸囊闭入陶穴,使得紫砂壶制作更加精细化。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艺术性,也扩展了市场需求。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无论是了解过去还是欣赏当今,这些宝贵遗产都是我们文明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下去的事物。不管是在历史研究还是现代实践中,我们都应珍视这些独特的手艺,让它们继续流传给未来的世代,让世界看到中国陶瓷艺术无尽魅力所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