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五大名窑中,瓯窑青瓷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东晋时期,瓯窑青釉褐色点彩鸡首壶就已展现出其精湛的工艺技巧。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商周晚期温州瑞安一带就已经有了原始瓷的踪迹,而东汉晚期永嘉县罗东乡箬隆村后背山、芦湾村小坟山等地发现了从原始瓷过渡到成熟陶器的窑址。
在汉代至三国时期,部分瓯窑产品胎质不致密,胎体烧结度较差;胎釉结合不佳,但自魏晋时期起,瓯窑进入一个成熟和发展阶段。此时的器形丰富,有很多造型与越窑相似,同时又表现出特有的地方风格。
南宋期间,由于对外贸易的推动,温州作为重要贸易口岸,大量生产白瓷和黑瓷产品,这些产品随着龙泉窑外销品一起进入国际市场。在这一时期,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器型与越窑几近相同,但是也有独有的观音坐像、南宋青釉盖瓶、南宋青釉刻花盖罐等器型,这些都是越窑未见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以后,由于文化交流与影响,每种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被逐渐融入到了各个地区的地质文化中。因此,即使是同一时间段内产生的物品,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材料、技术或设计理念而显得有些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我们可以从早期龙泉窑产品中找到越窑、婺州及其他地区名匠所制作品迹,这些痕迹是浙陶文化绵延传承的一份宝贵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