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中的秘密柴烧紫砂壶究竟有何不同

随着时代的进步,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因其高效便捷及节约成本当仁不让地成为陶瓷烧制的主要方式。然而,柴烧技艺再次得到世人的认可,因为在不同的温度之下紫砂壶展现出的颜色肌理也千差万别,这种独一无二,是很多紫砂壶爱好者所追求。

柴烧是中国最古老的窑烧方法,可上溯至千年。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这包括了特殊调配的陶土,考量的是陶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美。

一般木材需静置三至六个月以上,以利燃燒,其种类有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在这种自然条件下,不同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外观和质感。

在柴窑中,只以燃燒木材提供热能,一般需要三至五天轮班投入薪炭,加柴速度和方式薪炭总量天候状况空气进流量等细微因素不断影响作品色泽变化。当温度达到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其中铁形成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古代工艺师们追求的一种艺术品质。

现在的大多数紫砂壶都采用现代工艺如电窑或气焰炉进行制作,这些现代工艺可以控制得更精确,受热均匀外形色泽较为统一,但这也意味着每个作品都是相似的,没有传统手工艺中独特的手感和情感表达。

为什么还要用如此复杂繁琐且难以预测结果的手法来制作紫砂壶呢?因为它是一门结合工程与创作者心灵的情感活动,当火焰时而强烈时而柔缓周旋在大坩埚中流串在作品四周。创作者用最原始动物本能静心感受着大坩埚,大气与星体运转微妙互动沉睡在地下的陶土经历过长时间熬炼后才化作器皿进入大坩埚,让火与木灰作用于它身上融入作者的心血,最终烘焙出具有浓烈归属感且耐人寻味的地球物产——古代艺术品。

因此,在选择紫砂壶时,如果你希望拥有一件既能够承载历史文化又充满个人情意绵缠的小物件,那么使用传统手法制作出来的人造器皿将是一个不错选择。不仅因为它们独一无二,而且由于它们背后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值得珍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