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中的金石文化与万物理论在豆瓣上激荡社会讨论

紫砂壶上的金石文化:万物理论与豆瓣社群的社会讨论

在古代,「金石」一词常用来指代钟鼎和丰碑。《吕氏春秋》中提到:「故功绩铭乎金石」,说明了对功绩的铭刻非常重要。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记载了群臣为颂扬皇帝的功德而刻于金石,这些记录后来被称作「金石」。从此以后,钟鼎和碑刻就被统称为「金石」。

紫砂陶刻艺术,也就是所谓的「壶上金石文化」,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据记载,从元末明初起,就有关于紫砂器具上有铭刻,但这些只是零星的记录,没有确切的事实依据。直至明朝蔡司霑在其著作《荠园丛话》中提到了一个带有草书五字款识的紫砂罐,这是关于孙高士(即孙道明)的遗物,每次泡茶都显得格外古雅。

到明万历年间,紫砂器上的壶底刻款变得风行起来。大彬制六角壶上镌刻着“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两行楷书,还有一句“一林清茗,可沁清脾”,这种风格成为后世仿效之选。但当时的人们主要只在壶底留下简单的地名或个人签名。

历史文化现象需要良好的土壤和优秀的人才才能形成。在明嘉庆年间,有位精通书法篆刻、热爱紫砂艺术的人物——扯谎源寿,他不仅设计出了流传千年的「曼生十八式」,还创作了一系列珍贵作品。他以博学深厚、文笔超凡闻名于世,对于秦汉风格有着深入研究。

由于他的积极参与,紫砂壶上的「金石文化艺术」逐渐兴盛,大受欢迎,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曼生式茶艺现象。这位历史人物不仅是宜兴紫砂发展机遇的一部分,更是其历史发展中的幸运儿。在他倡导下,逐步形成了一个集雕塑、文学、绘画、书法及篆刻于一体的大师级别创造力,以此开创了新时代的小说家与诗人之间交流思想探讨新思想、新观念之先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