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简介焐灰至璀璨艺术之光照耀千古

关于底皂青焐灰技艺的探究——陈缶文

"焐灰",这是紫砂茶壶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工艺,通过在低温缺氧状态下将未完全烧制好的紫砂器物与柴草灰共同烧制,以达到特定的色彩效果。这一过程被誉为“温润如墨玉,坚质似铁石”,展现了紫砂器物独有的美学魅力。然而,由于掌握这一技艺的工匠日渐减少,以及焐灰过程中的难度和易错概率高,因此,有人开始使用化工配方模仿焐灰效果,这不仅影响了真实焐灰作品的市场价值,也给其带来了“不白之冤”。

实际上,“焐灰”本质上是一种还原反应,它利用铁离子在缺氧状态下的还原来形成特定的黑色或深褐色。在这种环境下,高价铁离子会转变成低价铁离子,从而赋予紫砂茶壶独有的颜色和质感。相比之下,加色的茶壶通常采用不同的工艺,其质感平滑而无颗粒感。

过去,“焐灰”曾是对未完全烧制完毕的紫砂器物进行补救的手段,因为经过此次处理后的器物往往效果出众,如同“墨玉一般”。因此,在市场上具有特别身份的地位,即便价格也可能翻倍。历史上的名人如清末程寿珍就有专门制作过多件这样的作品,并在其后再次进行第二次烧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是否存在碳渗透的问题,一些书籍可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还原反应,那么即使存在碳渗透问题,这样的产品也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变得越来越白。理论上,只要着色的基础元素是铁离子,并且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还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获得相同的结果。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火候要求严格以及结晶程度较高等因素,使得成功率极低。

对于底皂青矿料来说,因掺入了大量颜料,有时会出现花纹或其他视觉异常。而成功地完成一次底皂青的捂灰,则应该呈现黑内透青、青中泛蓝的情形,同时保持原始材料的颗粒质感,而拼制黑料则通常表现为更呆板、质感较弱。

需要注意的是,团泥并不是适合进行捂 灰处理的一种材料。此外,无论第一次烧结度如何,都会影响到捂 灰后的最后效果。如果初期烧结度较高,则捂 灰后的壶体会显得更加润泽;反之,如果初期烧结度不足,则可能感觉到壶体表面略显“涩”,但泡养后仍可获得良好性能。此外,不管怎样处理,其基本透气性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