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热带雨林中,短梗狸藻Utricularia caerulea以其独特的蓝色花冠和微小的体型,在石头表面潮湿浅层土壤中展现出一种安静而优雅的生存姿态。这种食虫植物,以“长距挖耳草”、“折苞挖耳草”、“密花狸藻”或“蓝挖耳草”的别名,被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大洋洲。
1753年,卡尔·林奈首次描述了这类植物,它们以匍匐状茎和稀疏分枝为特征,其叶基生,呈莲座状或散生,有着狭倒卵形或狭线状倒卵形,顶端圆润且被毛发覆盖。捕虫囊少数散生于匍匐枝及侧生于叶上,是小巧精致至极的小球形结构,上唇具一条龙骨状喙,而下唇则无附属物。
它们的总状花序直立,每个花朵由深蓝色的紫色、粉红色或白色的花冠组成,上唇呈狭卵形,与上萼片相比更为宽阔;下唇近圆形,顶端微凹,或全缘并有喉隆起;距通常与下唇平行,但略显弯曲。在繁殖方面,它们采用室背开裂方式产生蒴果,并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其中种子表面散布乳头突起或网纹,为自然界中的迷人之处。
短梗狸藻偏爱沼泽、潮湿草地以及滴水岩壁上的海拔40米至2100米区域,这些环境提供了它们捕食昆虫幼虫所需的一切条件。它们能够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多个国家找到,如同一个古老秘密园丁,将其珍贵存在传递给世间每一位寻找奇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