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资讯网常玉大展社会热销背后的文创衍生品有哪些图

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我深刻体会到“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史博馆)落幕的社会热销背后隐藏的文创衍生品故事。这个展览不仅展示了常玉逝世50周年,且其著作权成为公共财产这一转变,也为常玉这个艺术大IP提供了全面开发的机会。

对于史博馆来说,拥有这样一位如同“捡漏王”的艺术大IP是难得的幸运。在1963年,当时落魄潦倒的常玉受邀参加个展,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转机点。他精心挑选了一批作品寄往台北,但由于时局动荡,他无法赴台,只能返回巴黎。三年后,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由于没有后人,台北历史博物馆成为了那批作品最后归宿之一。

2016年,是常玉逝世50周年,此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备受推崇的艺术大家,其著作权也从此属于公共领域。史博馆重新检视修复了49件常玉作品,并制作出修复纪录片。此次修复完成后,他们举办了这次展览,并精心策划了相关文创商品开发。

参与文创商品开发的一些企业包括台华窑、BELLAVITA(贵妇百货)、悠游卡公司等。这次活动共推出了150多件商品,涵盖家饰、配饰、器皿、文具、旅行用品及生活用品等多种类别,还特别与悠游卡公司合作推出了限量二款常玉悠游卡礼盒组。其中,与台华窑合作设计开发的37款“常玉——品味生活系列”骨瓷茶具器皿,以及特别推出的19款转写盘,将常玉作品以釉药窑烧技术呈现于陶瓷器皿上,让欣赏画作多了一种新感官体验。

除了这些实用性强且装饰性的产品之外,还有限量版画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手工艺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回响。在高级商店BELLAVITA内设立的一个专区,更是吸引了众多顾客,对这些文创商品赞不绝口。

此次事件显示出博物 馆 文化事业走向家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专业界面上的趋势。不仅如此,它还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到高雅文化,从而提高文化素养。这也是现代博物 馆 文化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让文化产品走进人们日益快节奏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为民众提供一种新的消费体验,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和传承意义。

最终,“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的成功,不仅是在展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成就,也是在探索如何将这种成就有效地带入现代社会,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它们带来的美好与启发。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不断创新与适应时代变化的心态,以及对文化遗产未来利用方式的一系列思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