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国界,但它有边界,这个边界是由人为的附加作品——画框所定义。 当一幅别具匠心的精美画作,被一个精心设计的框“框”住时,艺术便产生了“可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被锁住的不仅是艺术,还有生活,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希望把自己欣赏的东西或者回忆的事物永存在一个空间里,于是,人们首先购置了一个生存空间即房子,然后在房间里安置了一个艺术空间。他们有的在墙上,有的在桌上,总之,在重要角落装饰着梦幻般的生活。 从艺术角度来看,画与框不单单是家居装饰品,更是一种“写实”与“抽象”之间的艺术较量。在选择画与框时,一些人喜欢写实,而另一些则倾向于抽象。这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因为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都需要合适的心灵去感受它们带来的情感和信息。
朱伟忠教授说:“很多人在搭配画与框时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关系。”古典绘画往往比较写实,所以对画框要求会多一些。而现代绘画多是抽象,它们尤其接近时尚,对框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有时候甚至要求无框。当恰到好处地选择一副图像作为延续,就能增强整体作品的情感表达;反之,不合时宜地选择,将可能使整个场景失去张力、丧失想象力。
朱伟忠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艺术和设计教育工作。他业余时间为众多画廊及酒店绘制油彩,对于这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古典绘画有一种凝重典雅之美,是通过精湛技巧、优美造型、均衡构图以及和谐色调创作出来,因此主张写实。在内容基本限定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古典绘作,其要求就会比较具体,即庄重一点,这样可以更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到场景。
然而欧洲古典主义强调静穆伟大与高贵单纯,并且表现静态中的美感与力量。而后出现新古典主义,它严谨庄重直至浪漫主义兴起,再次印象派就更加追求光影效果,以迅速的手法捕捉瞬间印象。此类作品颜色鲜艳浓烈,与传统不同,因此用以搭配古典色的箱子就不再适用,而应该采用简单直接白色的帧或无帧,以此突出原生的本质形态。
现代作品则更具有创造性,其帧也简洁许多,有的是简单白条,或为了展现力的需要根本不需任何支撑。如果说现代化趋势促进了这种自由精神,那么对于那些专门经营或开设展览机构的人来说,他们必须懂得选配正确匹配这些组件,以避免笑话大方。
随着市场价值提高,一些藏家开始收藏名家的名作,同时国内也应运而生出大量新兴的小学教师,从事这项工作需要一种安静的心,只有创造真正优秀作品才可能赚钱,如果只追求快钱,那么其他行业更为合适。同理,一些投资者收藏名家的名字的人,也应该具备长远眼光收藏那些真正在深思熟虑中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人们创建出来的事物。不只是这样,一些试图缩短完成时间,比如将120分钟减少至100分钟完成相同成果,则是在追求效率却牺牲质量,这并不符合真正探索提升水平的情况下的标准需求。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一位真正努力学习并掌握技能的大师,你将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才能达到你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行为被称为"假冒伪劣"产品,因为他们未能提供足够好的产品质量来满足他们客户期望的一部分内涵丰富性或细节完善性的需求,而这正是我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使其保持活力并且持续传承下去?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了一点:尽管我曾经建议过某位朋友放弃使用红木家具背景下展示他的油彩,但我仍然支持他继续使用它。我相信,他能够找到比我的建议更加令人满意解决方案,我很乐意看到他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景,无论他采取什么方法。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环境条件做出最佳决定,这样,每个人都会感到满意,并且我们所有人都会享受到最大的幸福感,从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充满爱护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视角都值得被尊敬并被发现。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自己,没有任何规则规定我们只能拥有有限数量的一定类型的事物—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已经拥有一种新的能力,可以跨越前所未有的障碍——通过互联网连接全球范围内各个地点上的文化活动,而且现在还有机会利用技术工具以创新方式探索过去关于如何处理不同形式材料、保存历史记录等问题(例如3D扫描)。因此,当考虑如何处理历史遗迹的时候,我们可以询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吗?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既安全又经济有效又具有文艺价值同时也是环保友好的方法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要取得这样的结果并不容易,它需要协商、合作以及开放沟通机制。但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话,我相信人类社会能够继续繁荣发展,同时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为未来留下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