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国界,但它有边界,这个边界是由人为的附加作品——画框所定义。 当一幅别具匠心的精美画作,被一个精心设计的框“框”住时,艺术便产生了“可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被锁住的不仅是艺术,还有生活,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希望把自己欣赏的东西或者回忆的事物永存在一个空间里,于是,他们首先购置了一个生存空间即房子,然后在房间里安置了一个艺术空间。他们有的在墙上,有的在桌上,总之,在重要角落装饰着梦幻般的生活。 从艺术角度来看,画与框不单单是家居装饰品,更是一种“写实”与“抽象”之间的艺术较量。在搭配画与框时,一些人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关系。古典绘画有一种凝重典雅之美,它通过精湛技巧、优美造型、均衡构图和和谐色调创作而成,因此主张写实,对于内容限定的情况下,对于框子的要求会比较具体,比如庄重一些。这样的选择比较容易让人注意到画面。
朱伟忠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他对此颇有见解:“很多人搭配画与框时经常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关系。而现代绘画多数是抽象性的,有时候甚至要求无框恰到好处。”他认为,不合适的时候就会使得整个场景失去张力,使得想象性减少。他提倡一种结合虚实的手法,让背景沙发或椅子相对重要,而女人的坐姿则相对次要。如果按照背景来配,就会压缩掉原有的表达意愿。
随着市场价值提高,藏家开始收藏名家名作,同时国内也应运而生出大量新兴艺师,从事创作需要安静的心,只有创造真正作品才可能赚钱,如果追求快钱就更不好。但投资名家的那些富人,也应该长远眼光收藏认真从事的人们作品。
当然,画作为整体工作,一般只用欣赏是不够用的,它通常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居设计中带有研究价值。一位朋友向朱伟忠索要油漆作品用于新家,但是红木家的环境显然是不协调。他建议可以选择其他风格或者采用油漆以外作品,以避免混乱和疲劳感。
最后,“跨界”的概念被提出,当艺术被“封印”,它便产生了新的形式。在不同场合间释放魅力并塑造传播力与影响力的过程中,有一种离你很近但又陌生的现象发生,那就是"跨界"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