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国界,但它有边界,这个边界是由人为的附加作品——画框所定义。 当一幅别具匠心的精美画作,被一个精心设计的框“框”住时,艺术便产生了“可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被锁住的不仅是艺术,还有生活,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希望把自己欣赏的东西或者回忆的事物永存在一个空间里,于是,他们首先购置了一个生存空间即房子,然后在房间里安置了一个艺术空间。他们有的在墙上,有的在桌上,总之,在重要角落装饰着梦幻般的生活。 从艺术角度来看,画与框不单单是家居装饰品,更是一种写实与抽象之间的艺术较量。在古典绘画中,一种凝重典雅之美通过精湛技巧、优美造型、均衡构图和谐色调而创作出来,因此主张写实,对于框要求庄重,以便突出画面的重要性。而欧洲古典主义强调静穆伟大与高贵单纯,其后新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绘画出现,将追求光影及色彩作为主要目的,不同风格对应不同的框架选择。
朱伟忠老师指出,无论现代还是传统绘画,它们都需要合适的手法来表达其内涵。他还提到,当虚实结合时,要按写实主体配框,而不是背景,因为背景并不占据主要位置。如果按照背景配帧,就会压缩原有意愿,使整体失去张力。
随着市场价值提升,不少藏家开始收藏名家名作,并且国内也涌现出大量“真假难辨”的艺人。此外,一些富人投资名家的作品,也需具备长远眼光,只收藏那些真正投入深思的人才创作出的作品。
除了欣赏之用,画框也是家居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研究价值。在某次开展中,由于选用的帧与油画像风格不符引起争议。朱伟忠建议朋友考虑环境陈设与作品本身颜色的协调性,并且颜色的70%比重应当不同于环境主色调,以避免视觉混乱。
此外,“跨界”的概念正在被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公司、商场等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常使用以适应各种氛围需求。这一切都说明有一种离你很近但又不断扩展和变化的地域——叫做“跨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当我们看到一幅被完美“包裹”的画面,我们其实是在见证这片土地上的无限可能性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