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朱泥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它有很多别称,如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和红芯朱泥等。这些名字在过去是没有的,它们都是现代通过调配或加工后的产物,有的是纯粹的朱泥加上石黄,有的是加入铁红粉,还有的加入化学原料。每一种效果都被赋予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可能是为了区分,但这样做容易让壶友混淆对朱泥的概念,使原本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
实际上,朱泥可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这是一种未经任何添加或掺合处理过的原始产品,由于产自特定的地理位置,比如黄龙山,不含任何化工成分,也不包含其他土壤混合而成。(我推荐这种品质较高且健康无害)其特性稳定,可以直接用于制作紫砂茶壶。
第二种:老旧土壤陶瓷。这类产品经过了一段时间陈腐后,其外观与原矿类似,但成品略有不同,并非泡茶会更香醇。
第三种:赵庄小红色土。这种材料来源于赵庄,是以前练习制陶时使用的一种称呼,与第一类相似但收缩率略低。
第四类:混合型材料。包括所有那些以花哨名称命名的产品,这些通常需要进一步了解前三者的特点才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至于关于紫砂起源的问题,我发现许多人对于明清时代与现代之差异持有一些误解。我认为古代与现代所采用的矿源相同,因此并不存在明清时代比现在更优越的情况,只不过历史价值更高罢了。(这个观点仍需我进一步考证)
另外,我也注意到一些错误观点,如“无铜不皱”、“青绿均为假”,其实这是片面的论断,因为不同的矿源、陈腐程度以及窑温都会影响最终产品颜色的变化。而有些玩家由于缺乏标准器,就很难辨别真伪,从而走向凭空想象,而不是根据事实来判断。这让我意识到,要真正了解和欣赏紫砂艺术,我们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以免被各种说法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