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绝对跟其他产业的市场一样,有其历史背景,也会因应时代而演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然而这样的段子影片却让人误解为在艺术圈中有太多另有目的之人。
我们为什么会买艺术品
最近在脸书流传一段视频,转自英国电视台拍摄的影片,关于当代艺术市场,里面用深入浅出的说段子方式,讲了一回现今当代艺术市场里运作与交易的另一面。这是一个让我看得笑声连连的有趣视频,真亏了编导可以在这么短篇幅里,说清楚当代艺术市场营销方法,和这些事件背后的人群众生,果然顺利散播引起许多回响,特别是把艺术市场新闻当作的圈外人。大部分人看完都反映——果然市场有诈,或者充满惊讶地询问:这是真的吗?
先不论真假,看事件本身。这十多年来网络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流连于网络的人,渐渐不再只是为实时得到信息,更多是为了存在感而参与,无论在上面发表看法或转着别处搜集来的信息,因此也造就如何制造网络平台热流的各种招术。这个艺术市场黑幕视频,简短有趣且充满猎奇内容,自然满足了人的发声愿望和平台流量的需求。然而,数字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简短、快速的散播,在这顺应着群众的好奇度而强化的简短编辑里,许多细节都因此被忽略;就算是一件真实的事,经过这样的编辑与散播,很容易人云亦云地下了不真实的结论。
艺术市场绝对跟其他产业的市场一样,有其历史背景,也会因应时代而演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然而这样的段子影片却让人误解为在艺术圈中有太多另有目的之人。影片中所说的事都是事实,但也只是局部,我看到的是更多在艺术市场中努力的人。我反而想要对位思考的是以收藏为名的人。
前不久看了BBC的一个关于artdealer的纪录片theextraordinarycollector,介绍一位销售家具、设计品和少部分当代艺术的伦敦商人GordonWatson的日常,他是如何服务收藏家和新富们,并如何面对他所欣赏的艺术家们;影片中我看到这位努力奋斗的商人,其聪明、狡猾,他在面对镜头努力隐藏的焦虑与艰辛。我一直与画廊、拍卖行保持着交往,在这人来人往的行业里,我看到更多的是,这些从业人员最初都是缘于对艺术的爱好,就如同这位伦敦dealer。但当艺术成为生意,艺术品已不再只是生活中愉快、美好的来源,他须面对那些有钱的收藏家。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喜好,他设想如何才能达成他的交易,而这个过程里似乎成功率并不高。
其实更多时候,特别是在当代艺术市场里,我看到许多藏家在购买艺术品之前,对于投资的换算是超过这些在艺术市场中工作的人。现在以收藏为名的人群中,越来越多人懂得在博览会VIP之夜前抢先去搜寻可能热门的商品,也懂得与有影响力的国际画廊谋皮,如何相处交涉,如何越过dealer直接与将会被国际画廊计划捧红的货源艺术家们进行交往、抢得先机。我想,当客户如此投入精神,肯定也会给画廊、拍卖行压力吧,毕竟他们是客人;尤其在运作一次展览或艺术家长年计划里,如何化敌为友成前锋盟友,应跟着自己的脚步,那才是制胜之道。从全面角度来看艺术市场,艺术家和收藏者的价值观与品德,与市场工作者是一样要去检验的。
我愿意相信在艺术圈里,无论是艺术家、收藏者或艺术市场从业者,都是因对于艺术的喜爱这个动机而聚在一起,然而生存却常常破坏了最初的动机。当网络平台以八卦爆料讨论着艺术市场时,我也要质问自己,收一件艺术品时,最主要考虑的是对作品的喜爱?是对于这件作品创作人投资上的看好?还是如押宝期货般选择有营运能力的画廊、拍卖行的眼光去买作品?哪一个才是我最重要的考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