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从敦煌艺术体悟女性之华美健硕;而傅抱石则是天才拔众,笔底所出戛戛独造,全是一己风格。
中国书画拍卖芳容丽质 秀色古今
芳容丽质 秀色古今
郑午昌〈双柳簃图〉承继更多者乃明清仕女画纤弱柔静之审美风格;进入,画家们眼界渐开,从不同方向找寻新的绘画语言。张大千从敦煌艺术体悟女性之华美健硕;而傅抱石则是天才拔众,笔底所出戛戛独造,全是一己风格。
郑午昌初年就读杭州府中学,与居湖上之陆蘅倩以艺相知,彼此皆擅诗画,互馈作品,如陆氏写梅相赠,午昌报以美人,两人情重意真,见于作品。无奈佳人早殒,天人永隔。画家日后写梅绘柳,偶忆故人,题款及之,尝悲叹「安得情魂雅结,化为连理,相映山林」,思念数十载不渝。郑氏以山水称擅,人物或作点景,偶有为之,多仿古如唐人仕女面貌,本幅则取改七芗清人之法,用笔纤细,敷色淡雅,见陆氏闺中握管寻吟觅句之情态。跋中挚情流露,满纸怀人悼亡之意,亦属画家笔下仅见者。
一九二八年冬,〈秋英会第一次书画金石展览会〉假上海宁波同乡会举行,据是年十一月十日〈申报〉载俞剑华〈秋英先参记〉,展品中「余尤爱午昌之〈双柳簃图〉,所画美女清秀绝伦」,所指或即本幅。
郑午昌〈双柳簃图〉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二四年作
76.3 x 21.8 公分
估价:HK$60,000 - 80,000
著录:
〈观海楼藏海上书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九月),页128-129
〈海派绘画大系〉第五卷.风云际会.第十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八月),页48-49
右:〈蜜峰〉第一卷,第七期(蜜峰画社,一九三○年)
左:〈国画月刊〉第一卷,第三期(中国画会月刊社出版,一九三五年)
〈柳荫美人〉画中弱柳依依,轻掠画面,枝梢下,赭衣仕女折梅,踽踽独行,回首凝望,若有所盼。构图类近一九四五年名作〈为罗时慧作仕女图〉,但较趋简洁,设色清丽,着重描划仕女气质优雅、含蓄动人的意态,写来细致用心。
画上具双题,从题识所示乃写成于重庆金刚坡时期。虽抗战胜利,复员返都,画家仍自存在侧。直待与苏可拉相晤,方捡出添补上款送赠。此即画家珍视己出之习性,鲜应酬、不轻作,但以悲鸿推介之切,不能漠然应之,遂有此赠画之举。
另据〈傅抱石年谱〉,画题订作〈打起黄莺儿〉,惟画中未见鸟儿惊起纷飞,且弱枝疏柳,非柳荫浓密、纷披之状,有别于傅氏笔下唐人金昌绪诗意之处理手法,故仍取「柳荫美人」为题。画上无纪年,据构图笔墨及题款风格,应属一九四五至四六年间惬意之作。
傅抱石〈柳荫美人〉
设色纸本立轴
105 x 30.5 公分
估价:HK$ 8,000,000-12,000,000
著录:
〈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十七家作品集〉(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二〇〇二年六月),页64-65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叶宗镐着(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二月),页215
来源:香港苏富比,二〇〇七年十月,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第二部份)拍卖,编号28
上款苏可拉,印度人,一九〇七年生,少好艺术,就读于孟买之艺术学校,一九三四年毕业,获派赴参加伦敦举行之近代印度艺术展览会,得义国政府颁授奖学金,入读罗马皇家艺术学院,研习版画,一九三八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返国从事教育工作。后与十名分属不同学科之学者获印度政府选派来华进修,以促进两国文化学术交流。一九四七年七月抵北平,先习中文,再转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之绘画科研习班修读中国画,师事徐悲鸿、王青芳,翌年六月毕业。一九四八年六月至八月期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平国立艺专及南京中央大学举行画展,曾到敦煌千佛洞考察壁画。
徐悲鸿夫妇与苏可拉合摄,并亲题照片送赠志念
苏可拉既习印度艺术,且负笈欧洲,可谓学贯东西,以此背景,兼涉中华文化,可谓事半功倍,来华两年,对绘画、篆刻兼有所长,又谙装裱,以徐悲鸿及王青芳指点传艺,对其影响尤深,其画风亦类近两者。后结识平、宁两地画家,屡获馈赠,这批作品经他带返印度,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方在伦敦释出。
右:徐悲鸿致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员之推荐函,请托照拂苏可拉
左:叶浅予致郁风函,向其介绍赴南京办展览之苏可拉
苏可拉等十名印度学者来华进修,乃中印文化交流之盛事,于内战烽火重燃之国民政府,兼具外交上之意义,此乃苏可拉获重视之背景,故平、宁两所重点大学先后为其筹办个展,胡适、王世杰、罗家伦等政界、学界名力支持。徐悲鸿掌北平艺专校长之职,对来校进修中国绘画之留学生自多垂顾,兼且来自印度,不无勾起其居停彼邦与当地文化界交往之回忆,故悉心照拂,传授画艺外,四八年四月在校内为其筹办个展,同年八月中印学会在南京社会服务处(SocialService Hall)为苏可拉筹办之展览,悲鸿亦倾力支持,以其与中央大学艺术系之渊源,亲函系内之教员推介,如吕斯百、黄君璧、谢稚柳,任教该系之傅抱石,亦在其列。八月廿一日在国际联欢社(InternationalClub)筹办之预展,各国驻华使节、政府要员、新闻文教艺术界人士云集,傅抱石亦在应邀嘉宾名单上。由此可见,傅抱石与苏可拉之交,出于徐悲鸿所系,目前传世抱石贻苏氏之作品两帧,一写于「戊子初秋」,另即本幅捡赠于「戊子秋」,均苏氏南京个展之时。
一九四八年初,傅抱石有返乡南昌之行,本幅署年「丁亥岁莫」,已届公历四八年一月初,写于南京,即为行程前所作。选取屈原〈九歌〉中之湘夫人为题,此亦他惯常处理者。画中主角头微侧俯视,眼含幽怨,双手拢袖,彩带飘扬,落叶随风飞舞,无配置背景,画面尽见一片空疏孤寂,正配合「目眇眇兮愁予」之境。画家笔下仍是唐朝仕女风貌,端庄典雅,设色清丽,用笔利落,线条爽利,凝重中现其动感,正是其创作中湘夫人之典型面貌。
傅抱石〈湘夫人〉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四七年作
28 x 39 公分
估价:HK$ 800,000-1,200,000
〈凝思〉中,仕女双手合拢,罩袖内,轻置腿上,坐姿自然随意。一腿稍伸于前,一微曲于后,非正襟肃然,亦非慵懒无聊,似坐石凝思,若有所待。开脸半月弯眉,堆高髻,系凤冠,耳坠珠翠,朱带束腰,上饰钩金花纹,裙长垂地,遍缀团花图案,从人物至衣饰,皆其笔下仕女画发展至成熟时期之特色,也是敦煌归来所吸收提炼而成圆融贯通之风格。画家虑及画境之体现,虽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兼用,设色浓淡却控制得宜,均薄染而非厚叠,且以沿仕女淡敷花青,状物顿现立体感,全画色彩丰富悦目,清丽雅致,无秾艳斑斓之突兀,秀逸之气溢于画面。日后据此构图,屡有写之,或倚翠竹,或伴花草,多有变化,惟优雅如一。
本幅写毕,付精工良裱,选料讲究,绕以仿古织锦,上下以「卐」锦条饰之,大方典雅,保存至今,仍见古朴气息。
上款「端华夫人」应为画家在香江之友好。按一九五〇年夏,他已有〈朱兰〉金笺成扇写赠,另面录卜居大吉岭时所吟七律,上款称曰「三姑」。另有水仙兰花合成〈双清〉团扇,同赠端华,称「三妹」。而「大吉岭诗稿」中有〈怀归邓窗妹端华〉七绝一首,句曰「雅耽文史兴偏浓,洒落襟期态更恭。我是虬髯君一妹,天涯海角亦奇逢。」,以其性格爽朗,喻若红拂女,且昵称「三妹」,可知交谊匪浅。
本幅写于「己丑重九前二日」,即一九四九年十月廿八日,时局势动荡,画家迁移频频,正暂栖香江之际,写付端华,尊曰「夫人」,称谓客套,似为订交之初。日后移家香港,或因性格豪迈相近,如虬髯、红拂,奇逢于海角一隅,故往来密切,居大吉岭期间,仍通音讯,据此推之,端华即邓窗妹。
张大千〈凝思〉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四九年作
55 x 35.5 公分
估价:HK$ 2,600,000-3,500,000
来源:据藏家于一九七一年五月十四日笔录之收藏清单,本幅于香港以港币七千五百元购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