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创造不止 温暖不息个展在泰康美术馆开幕

2024年3月15日,“赵半狄:创造不止温暖不息”在泰康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早期绘画——我的青春”、“新的绘画——美的残片”以及“无限温暖——赵半狄的小窝”三个板块,以绘画、影像、装置、行为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展现了赵半狄先生的艺术创作。

展览策展人杜曦云在开幕式上介绍策展思路

艺术家赵半狄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策展人杜曦云在开幕式上介绍道:“赵半狄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中央美院油画系整整八年,他当然热爱绘画。但是赵半狄热爱绘画,他更热爱艺术。绘画属于艺术,但是艺术不只是绘画。所以他以对画画的热爱为起点,然后进入了更广阔的对艺术的热爱之中。所以他90年代早期的时候放下画笔走出画室,开始做了一系列特别特立独行的,不能叫行为艺术,行为艺术、观念摄影、装置等等都有。这几年他发起了一个著名的项目,叫做“赵半狄的小窝”,它像是一个西瓜棚一样,毛竹搭建、竹叶草坪铺就,还有吊床,同时小窝里还放着他的绘画。所以这个作品很难定义,你叫它装置,它有行为,你叫它是艺术家个人的作品,其实它是数以万计的众人和他一起完成的。你叫它非架上吧?窝棚里面还放着一张架上绘画。所以我们最后只好定义它是一个互动型的、大型的、总体艺术作品。而且这个作品从2020年的11月份开始,到现在为止,之前已经走过了十一站,包括去了莫斯科。现在是此刻是第十二站,就是回到了赵半狄的家乡北京。”

早期绘画——我的青春

199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快速的向现代转型,方方面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赵半狄把学院派的传统技艺巧妙转化,画出鲜活的当代生活。这些绘画对当时正在发生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平凡生活的整体氛围和大量细节中,活跃着青春年少时的期待、憧憬、狂放、激昂、迷茫、失落、忧伤、勇敢与坚强等。同时,微妙回应着艺术史中的古典艺术、印象派、野兽派等,魅力复杂,意味含混。高超的技巧、对当代性的敏感和传统艺术的教养,在这些绘画中生动自然的融合起来,既有当代的先锋敏锐,又有传统的优雅深远,品质卓越,美感不凡。无叙事却有话说的构图、精准的造型、优雅的色调、灵动的用笔……这些绘画在当时独树一帜,刚画完就脱颖而出。三十年后的今天再回看,依然是经典。

展览现场

赵半狄,《鹦鹉与扇子》,200×175.5cm,布面油画,1990

新的绘画——美的残片

三十年过去了……

世界秩序正在剧烈变动中,艺术家是敏感又善于表达的人。赵半狄对世道和人心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幅幅“残片绘画”诞生了。

这些绘画有意保留大面积的空白,让形状奇特的残片漂浮在画布上。残片的形状、位置、面积等,是画家精心安排的,和残片中的图像一样重要。残片中的人、物、事,来源于他生活中的感动,在垃圾信息泛滥的时代,被他深情的珍藏到画面上。

绘画是最古老的艺术媒介,每个细小的分支都站满了高手。深爱绘画的赵半狄,在大师云集的绘画世界里发现了一个缝隙——他有意的不画满画面,这既不同于过去西方大师们的未完成作品,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

身处剧变时代,命运之手中,万物分崩离析;如飞时光里,韶华转瞬即逝。一幅幅“残片绘画”里,温暖地保留着画家的钟爱、陶醉、眷恋、怜惜、哀婉、悲愁……和千篇一律的“完整”绘画相比,“残片”挑战懒惰僵化的观看习惯和平庸陈腐的艺术趣味,让感受力更加敏感开放,感受不可言说之处——这也是艺术最有魅力之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无限温暖——赵半狄的小窝

“赵半狄的小窝”由毛竹窝棚、竹叶草坪、吊床、窝棚里的小画组成。小窝像是艺术家在大洪水中的荒岛余生,安慰他自己和每一位来客。人们可以躺在吊床里休息,也可以围坐在草坪上聊天。窝棚里是赵半狄的隐私:他有感而发时画的小画,经常更换。

展览现场

小窝的氛围质朴而奇特,能让来到现场的人们放松下来,平时紧闭的心门在这里敞开,真诚的彼此交流沟通——这是最关键的,很多奇妙的事情由此发生。诞生于2020年的小窝,在4年里走过了国内外的11个城市: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顺德、青岛、成都、常州、郑州、莫斯科。数万人来过小窝,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真诚的交流中,小窝容纳着人们发自内心的倾诉和盼望,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小窝里,装置、绘画、行为、影像等结合了起来,艺术家和众人共同组成了“艺术作品”,艺术和生活在这里重合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5月9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