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某网发布了一份《中国年轻人阅读洞察2023》。报告发现,当代年轻人,“躺平只是嘴上说说,卷王才是底色;高学历不一定带来好的工作和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王道;多思考、多总结,以及阅读、看相关书籍,是年轻人提升个人能力最重要的手段。”
透过这份报告同样能看到,日均阅读时长与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呈现明显正比;同时也是治疗“精神内耗”和实现自洽的有效途径。
读书日不应该是某一天,而应该是每一天。读书、读好书,增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在不那么“卷”的艺术圈,我们邀请了十位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栗宪庭、毛旭辉、尹朝阳、卢迎华、陈可、苏伟、魏星、陈文令、葛宇路、徐乔斯),用一人推荐一本书的形式,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有意思的书单。在这个短视频、快消费的时代,也许,这些书,能够成为让你放下手机拿起书的决心。
按采访时间顺序排序
栗宪庭
艺术批评家
《南明史》
作者:顾诚
推荐理由
王朝更替,瞬间万变,看传统文人、政客、军人如墙头草般的不断背叛……所谓士的脊梁,在生死和利益关头,如同草芥和敝履,毫无价值,令人感慨万千。
毛旭辉
艺术家
《纸上美术馆》系列画册
编著:[法]西尔维·吉拉尔-拉戈斯
推荐理由
我推荐一套画册——《纸上美术馆》系列。法国的西尔维·吉拉尔-拉戈斯编著,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翻译出版。对我这样不懂外文又喜欢西洋绘画的画家来说,了解国外的大师及主要的创作和背景很有帮助,而且价格也很实惠。
尹朝阳
艺术家
《绝对批评》
作者:
[澳大利亚] 罗伯特·休斯
推荐理由
这是唯一的一本我看过二遍以上的关于艺术批评的书。不仅仅因为作者的文笔简洁精准,还因为休斯在评价从古典到现代以至当代的艺术家中,经常能够给出你意想不到的答案。那种你经常能够感觉到,但无法诉诸于语言的评价。区别于只会玩弄辞藻的作者,休斯的文章充满了真知灼见,以及来自于感受的第一手经验。
卢迎华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
《艺术史学的世界观
——从贡布里希与格林伯格到阿尔珀斯及克劳斯》
作者:
[美]理查·雄恩 / [英]约翰-保罗·史多纳
译者:王圣智
推荐理由
这本评论集针对20世纪16本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书籍,提出了充满洞见的评论。这16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中世纪建筑到马蒂斯的作品,以及拜占庭圣像绘画到后现代主义等各种主题。16位评书人皆为著名的艺术史学者及策展人,他们对前辈的著作中的方、思想与师承脉络进行梳理,着重选取那些不断形塑艺术史、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出版物,以及这些文本背后的人物与故事。这些写作追认了这些艺术史著作者的历史意义,展现了艺术史与写作者的世界观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指出了艺术史写作中不断出现的范式背后的思想渊源。总体而言,这本书为想一窥艺术史复杂面貌的读者规划出一幅广博而清晰的图景。
陈可
艺术家
《始于极限
——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作者:[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推荐理由
本来想推荐一本不那么网红的书,但这本书确实有看点也好读。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以独特的书信往来的方式,诚挚地讨论了和女息相关的话题,没有口号式的概念,全是推心置腹的切身体会。但可能是缘于两位写作者的诚挚勇敢与平素学养的积累,这些个人感受性的文字,并没有流于浅显平淡,反而有一针见血的辛辣与深度,引人感触和反省。
苏伟
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
《苦炼》
作者:[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推荐理由
《苦炼》是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写了四十年的一部作品。小说原题为“黑功”(Lœuvre au noir),是中世纪炼金术的术语,指对对象进行融化、煅烧、提纯的第一个阶段。在译者段映虹的解释中,“黑功”是炼金中最艰巨、最危险的步骤,也是主人公泽农精神求索的一个隐喻:他不接受任何现成的概念,他的知识全部基于他新鲜的观察和近身的思考与实践,它们和他所生活的那个中世纪的世界都显得那么鲜活而实在。
泽农生活在一个我们艳羡的时代:一个世界的知识尚还年轻、浓郁,也因此神秘的时代,一个诸种身份——哲学家、炼金术士、占星术师与天文学家、科学家、医生、教士——尚可以在对真理的探求中合一的年代(当然,在他之中也浓缩了布鲁诺、哥白尼、达芬奇、帕拉切尔苏斯等人物的历史与形象)。但那个时代也并不比我们当下的时代更令人艳羡。相反,从战争,到疫病,到时事对人命运的影响,乃至因为知识的追索而受到的一系列追击,尤瑟纳尔对中世纪知识人及其与时代关系所展开的无穷绵密而繁复的想象——她的细节搭建出了一整个中世纪的日常世界与思想世界——也镜照、逼问着我们与自身时代的关系。
魏星
策展人
《本雅明传》
作者:[美]霍华德·艾兰 / [美]迈克尔·詹宁斯
推荐理由
沃尔特本雅明是一束灵光,曾经照亮了二十世纪上半叶那个处于至暗时刻的欧洲。他的思想从视觉文化的批判出发,在社会日常的景观里提炼出了对于西方现代性的深刻思考和反省,在哲学和艺术上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本书是系统了解本雅明思想和他所生活的那个历史中的欧洲的最好读本,全书900多页,读来犹如与一个个在思想的夜空里星光熠熠的身影相遇。
陈文令
艺术家
《DALI - The Paintings》
作者:Robert Descharnes / Gilles Neret
推荐理由
由于现实的各种不自由,以致我最近心情时有压抑甚至焦虑的感觉。于是,画了大量信马由缰的涂鸦,不时在翻看达利这本砖头厚的书。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中疗愈和抚慰自己的身心。在超现实的艺术中更深的认知现实,超越现实,并获得更大自由的可能性。自由是艺术家的天性和命根。
葛宇路
艺术家
《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推荐理由
不回避自己的人,在今天莫名其妙的稀缺了。
徐乔斯
批评家、策展人
《薄伽梵歌》
作者:[印]毗耶娑
推荐理由
史诗《薄伽梵歌》并不逊色于但丁的《神曲》。《薄伽梵歌》描绘了一个亘古通用的人类困境:那人类在的战场上,面对职责与亲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及如何去行动。“应该知道什么是行动,什么是错误的行动,还有什么是不行动,而难点是行动方式。”(《薄伽梵歌》 IV-17)
《薄伽梵歌》在黑天神与战士阿周那的对话中,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正确行动的几种选择。平静地履行你的职责,抛开对成败的执著。这种平静既是达到“瑜伽”的境地。要接受一个没有意义的人生是艰难的,但是绝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偶然。我们只是在其间经过,看自然,看自己,一切如是。如果我们处在事物原本的状态中,就没有分离和拉锯。正如《薄伽梵歌》所言:要做自己的朋友,增益自我;不要成为自己的敌人,摧毁自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你再无朋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你再无敌人。
甘地说:“每当疑惑萦心、失望上脸,在地平线上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时,我便翻阅《薄伽梵歌》,从中找出一节诗抚慰自己。顷刻间,我便会放下忧伤,脸上泛起笑容。把《薄伽梵歌》铭记于心的人,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喜悦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