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东洋振染”-刷花瓷这一技艺是如何被创造和传承的呢?它源自清末时期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特殊的装饰方法,那就是用特别的瓷用刷笔蘸颜料,在铜丝网上反复涂刷,漏下的颜料附着在瓷器或坯胎上。这种技艺结合了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和剪纸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陶瓷装饰品种。
据说,一位名叫张筱耕的美术师在日本求学期间发现了这项技艺,并将其带回中国。在湖南醴陵试制成功后,他又在江西鄱阳陶业学校教授学生,其中一位名叫冯完白的学生将此技术传到了景德镇。景德镇的地方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变革、完善这项新技艺,使其成为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工艺。
进行刷花时,工匠们使用笔刷、小刀、镊子或小钳子,以及画笔和铜丝网制成的小筛。首先,将事先设计好的图稿帖到瓷器或坯胎上,然后再用锋利的小刀刻出花纹图案,再剔出有纹样的地方。这一步骤决定了最终作品中的空白部分,再利用笔蘸颜料隔着筛网来刷,小量粉末就附着于瓷面或坯体上。通过调整轻重缓急、高低俯平的手法,可以实现“墨分五色”的效果,即一层层地添加不同颜色的粉末,以达到浓淡深浅变化。
最后,用料笔勾线调整,然后经电炉或窑炉烧制,就形成了色泽明丽且别具一格的刷花瓷。这门技术极富艺术性与装饰性,它不仅能够表现色彩由浓到淡,还能通过过渡衔接两种以上颜色的交汇达成柔和自然、渲染细致均匀等效果,是普通工艺无法比拟之处。此外,这门技巧还讲究点与线结合,色块与色阶交汇,形似情感融合。
至今为止,“东洋振染”-刷花瓷已经达到了鼎盛水平,而程大有则以他的薄彩人物擦绘而闻名。他不仅开创薄彩法,还采用釉下人物擦绘,其作品线条平整洁净流畅而有节奏,表现人物形貌气质及动感都十分生动,用色考究无可挑剔。
解放后,这项技艺得到了继承发扬,有著名艺术家如程斌、杨子敬、陈先水等,他们中有的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此外,如喻冬华、宁勤征等青年艺术家也继承并发扬这门宝贵技能,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地球山水风光以及植物主题作品之一些甚至荣获国际奖励,如《百荷图》、《荷塘月色》等,这些都是对“东洋振染”-刷花瓷无限延伸和提升的一次次创新尝试。而今,我们相信,在景德镇这样的陶土沃壤中,它必将更加绚烂夺目地绽放出来,为世界陶芸史增添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