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成立以来,广州雕塑院积累了大量雕塑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其中,有百余件作品曾入选各类全国性美术展览。本次“注疏韶华——广州雕塑院优秀成果回顾展(1956-2019)”以全国性的参展作品为切入点,汇集广州雕塑院70余件历年来入选全国美展、全军美展、中国体育美展及有关专题展览的雕塑作品。侧重梳理创作成果,尝试做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性回顾,也是一次阶段性总结。
本次展览旨在从历史维度回顾前辈雕塑家们的优秀创作成果,从其中汲取创作经验,温故而知新;同时还将呈现当代视角下的雕塑创作思考,展示雕塑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人文温度,以此给予观众洞见广州雕塑院发展脉络的机会。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雖斯举承办,并协助由协办单位共同策划,本次活动将于2019年11月19日上午10:00在位于市中心的大型艺术馆——大剧场开幕。我们诚邀您出席本次盛事!
以下是一些特别值得一看的一部分展示物品:
唐大禧先生,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造像《海女》使用了玻璃钢材质,在1977年的春天完成。这幅画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力的深刻理解,而且也让人联想到人类与海洋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
林毓豪先生,他用石膏材质完成了一幅名叫《新花》的绚丽多彩的小型铜像。在1979年的夏天,这幅小巧玲珑的手工艺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让人们仿佛能闻到那花儿散发出的芬芳。
俞畅先生,他用铜材质制作了一件名叫《挑战》的壮观巨型铜像。在1989年的秋天,这位艺术家的才华再一次被世人瞩目的视线中捕捉到了。
钟志源先生,用不锈钢材质完成了一件名叫《大道》的宏伟壮观的大型立体装置。在1999年的冬季,这一景色让人们心生敬意,对于这片土地上的岁月沉淀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陆增康先生,他用铜材料制作了一件名为《失眠》的抽象现代艺术工作室。在2004年的春节期间,这位艺术家的灵魂触动到了无数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们通过这首歌曲,与他一起探索那个充满忧虑和希望的地方。
许鸿飞先生,一位来自汉白玉家族的小小爱好者,用他的智慧与力量打造出了一个小巧可爱又充满活力的小动物形象——麦兜。他用汉白玉作为媒介,在2005年的初夏,将自己的梦想化身成了这个可以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王卫宁先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女性之一,她以她独有的风格和情感,用她的技艺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瞬间都镌刻出来。她的工作《放飞梦想》,就是这样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它既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向往,而这种向往正是我们的共鸣所在。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或许你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青山学社”,那里有最新鲜最热门的一切资讯等待你的发现。如果你想投稿或者推广这样的事件,请随时联系我们:133-8118-7142(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