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造像的艺术灵魂讲述着古今文化的交响乐章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藏传佛教造像中,展现着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巧妙融合。这些艺术品如同时光机器中的画面,讲述着古代文化与艺术技艺的故事。

首先,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坐像,其年代可追溯至6-7世纪斯瓦特黄铜时代。这尊佛像是魁伟而圆润,面部细致描绘,以泥金装饰其轮廓。它的手势自然优雅,一手施予愿望,一手握衣角。仰覆莲座下的莲瓣肥大、深束腰,体现了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的遗风。而旁边的一条黄色条幅记载着乾隆五十三年收进的事实,这说明该造像曾经是由进贡者带来的。

接下来是一尊思惟观音菩萨坐像,可追溯至8-9世纪克什米尔黄铜时代。这尊观音菩萨面相秀美,有扇形高发髻和三绺垂于头后的发辫。她的右腿盘曲,而左腿则下伸,上身略前倾。她右臂弯曲支在右腿上,食指伸向面颊形成思惟状,而左手则握住莲花枝。双狮方座下加单层莲花托和宽厚的长方底,其中刻有梵文题记。

随后是一尊自在观音菩萨坐像,其年代为9世纪东北印度黄铜时代。这位观音以舒适典雅著称,她右舒坐姿,与台面的轻扶形成一种放松感。她的手持莲花,并且斜扎修行禅带。在圆形背光之内外匝刻有金刚杵,而顶部张圆伞盖飘饰双幡。此外,还有一圈隐约可见但模糊不清的梵文字形。一旁附有一块黄色条幅记录了乾隆四十七年收进的事实。

再来的是一尊金刚手菩萨立像,该作品产自8-9世纪尼泊尔红铜镏金时代。这位菩萨面相端庄、微带笑意,她头戴高耸三叶宝冠并且穿戴项链和圣线。她的身材修长,每个动作都显得优雅无比:她紧握金刚杵,同时轻捏圆果。她所处空间呈现出三折扭姿态,让人感觉既含蓄又优雅。

最后,我们还有地藏王菩萨龛像,可以追溯至9世纪尼泊尔红铜镏金时代。这位地藏王头戴三叶宝冠,用右手施无畏印,用左手握摩尼宝及麦穗。他坐在仰覆莲座上,上身袒露并佩戴多种装饰物品。一旁有一份背景信息表明,这件作品曾被乾隆和咸丰两代皇帝亲自供奉,因此它成为了他们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此外,还有一件持世菩萨坐像是11-12世纪尼泊尔红铜泥金制作完成。那位持世菩萨原是印度教中的财富女神,在被佛教吸收后成为“财续佛母”,拥有赐予丰收与财富的能力。在这件作品中,她展示出六臂,每只手分别拿着不同的物品:宝瓶、谷穗、梵箧以及珠宝。她穿着华丽衣服,并且拥抱了一副精致的腰带。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场景中,她展现出了苗条而丰满的人体比例,使人对古代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人类美好形象产生了共鸣。但遗憾的是,这些辅助元素,如台座和背光,都已失去了踪迹。不过,即使如此,这些珍贵的地藏王画像依然保留了它们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力量,它们证明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大师级工匠如何将其想法转化为永久性的艺术形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