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造像仿佛是千年前的高僧在静谧中绽放的艺术精灵陶瓷的来源简介它们以沉稳之态讲述着一段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藏传佛教造像中,有几件宝贵的艺术品引人注目。首先是释迦牟尼佛坐像,约创作于6-7世纪,采用斯瓦特黄铜制作,高307.5厘米。这尊佛像是以泥金制成的面部装饰、蓝色发髻和施与愿印的手势为特点。它展现了圆领通肩袈裟和一角披于左肩后的典型犍陀罗风格。

此外,还有仰覆莲座,这种椭圆形座椅上装饰着肥大且深束腰的莲瓣。头部的颜色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涂加,而按照习俗,可以通过修功德来增添这份荣耀。此像附有一份满汉双文黄条,上写“大利益密噜什喀释迦牟尼佛,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收进。”这表明此像是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进贡者所赠。

接下来是一尊思惟观音菩萨坐像,大约创建于8-9世纪,由克什米尔黄铜制成,高357.5厘米。这位观音菩萨拥有秀美面相、高扇形发髻及三绺垂下的长发辫。她右腿盘曲而左腿伸直,上身略向前倾,以自然姿态支撑右臂上的食指,并紧握莲花枝。她的双狮方座下还附有单层莲花托和宽厚底板,其中正面刻有梵文题记。

自在观音菩萨坐像是另一件值得一提之物,它出自东北印度并采用黄铜制造,高412.5厘米。这位观音以舒适而典雅姿态呈现,她右手轻扶台面,同时牵拉着莲花,并用修行禅带斜扎至膝间。她周围环绕着圆形背光,上刻金刚杵图案,以及飘扬的双幡;背光顶部张开伞盖,最上方则隐约可见一圈模糊不清的梵文字样。

最后,我们还有金刚手菩萨立像,其年代大致为8-9世纪,以尼泊尔红铜镏金制作,全身高687.5厘米。这位菩萨面带微笑之情,与其三叶宝冠相配,其头光与头部融为一体。一条宽帛带从左肩垂落至后侧,一端飘洒在身体旁边。她紧握金刚杵并轻捏圆果,其身材修长且比例恰当,以弯曲自然姿势展现优雅。

地藏王菩萨龛像是另一重要作品,由同期尼泊尔红铜镏金制作,全高度350毫米。他戴着三叶宝冠,用无畏印的手势示意,同时握持摩尼宝和麦穗。在仰覆莲座上,他穿戴各种装饰品,如项链、臂钏以及手镯,并挂有圣线。他的背光虽然残缺,但仍然散发出神圣气息。此龛内还附有一块玻璃门以及一个供奉说明牌,其中记录了乾隆十七年六月初九日对该地藏王菩萨龛进行供奉的事实,以及咸丰三年八月初一日的一次敬请仪式,该仪式旨在万代供奉并虔诚顶礼敬皈依众生,从苦海中救助他们达到极乐世界。

最后,我们来到11-12世纪时期的一尊持世菩萨坐像,它由尼泊尔红铜泥金制成,全高度437.5毫米。在佛教里,此女神被称作财续佛母,是财富与丰收之神。她拥有六臂,每只手分别拿着不同的物品:宝瓶、谷穗、梵箧或珠宝等。而她本人的椭圆脸庞显得紧凑而又清秀俊美,她穿戴华丽帽子及多种装饰性配件。不论是她的细腻纹理还是苗条身材,都彰显了她作为财富象征者的身份。此类造像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技术,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宗教信仰体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