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藏传佛教造像中,工业陶瓷应用领域展现出艺术家们的巧思与匠心。如释迦牟尼佛坐像,6-7世纪斯瓦特黄铜雕刻,高307.5厘米,以泥金装饰面部,蓝色发髻显得庄严。右手施予愿印,左手握衣角,结跏趺坐体现了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遗风。仰覆莲座深束腰,与身躯魁伟圆领通肩袈裟相得益彰。
旁边是思惟观音菩萨坐像,可追溯至8-9世纪克什米尔时期,用黄铜雕刻,全高357.5厘米。观音面相秀美,有扇形高发髻和三绺垂于头后的辫子。她右腿盘曲左腿下伸,上身略前倾,姿态舒展自如。在双狮方座下加单层莲花托和宽厚的长方底,上刻梵文题记。
更为精致的是自在观音菩萨坐像,从9世纪东北印度流传而来,用黄铜雕成,全高412.5厘米。她右舒坐,将轻扶台面,同时手牵莲花,并斜扎宽大的修行禅带。圆形背光外沿呈火焰状内匝刻一圈金刚杵,而背光后有凸起的圆印章标志。
此外,还有一尊金刚手菩萨立像可追溯至8-9世纪尼泊尔,由红铜鎏金制成,全高687.5厘米。她面相端庄微带笑意,一头椭圆形火焰头光与头部连铸为一体,与上身袒露颈带项链、圣线和裙摆形成协调统一。而她的左手紧握金刚杵,对比右手轻捏圆果,更显其含蓄优雅之美。
地藏王菩萨龛像是尼泊尔人于9世纪所作,用红铜鎏金制作,全高350厘米。他戴着三叶宝冠,在仰覆莲座上施无畏印并握摩尼宝、麦穗。在外罩中镀有金色的佛龛,可以通过玻璃门观看内部。此龛楣上刻“地藏王菩萨”,背侧还有“乾隆十七年六月初九日供奉大利益梵铜琍玛地藏王菩萨”等文字表明,此乃两代皇帝亲自供奉之物。
最后,是11-12世纪尼泊尔创作的一尊持世菩萨坐像,她原为印度教财富女神,被佛教吸收成为财续佛母能给人以丰收与财富。此位持世菖一头六臂戴华丽宝冠,其五官紧凑清秀俊美分持各类物品,如宝瓶、谷穗、梵箧、珠宝。而她丰乳细腰苗条的身体在落款处已失去台座及背光,但依然散发出一种典型东方女性美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