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首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几乎相当于美国和英国市场的总和。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其中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额在国内领先,紧随其后的是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
7月,在北京举办的一次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引用了法国知名拍卖网站公布的年度报告来展示这一数据。卢彦指出,在2011年的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北京成交额达到5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89.3%。这体现了北京在文艺领域独特的地位。
根据卢彦介绍,由于多年的努力,一些品牌化、规范化的拍卖企业逐渐形成,这使得北京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如中国嘉德、保利和瀚海等,它们不仅在国内,还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此外,北京还有12家3A级资质拍卖企业、29家2A级及21家A级资质企业,这些都反映了城市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孔繁峙局长表示,不仅如此,近年来京城文物艺术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情况,以古玩店铺、小型工坊等形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展示交流平台,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片繁荣的大好局面。这一切都促进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幅增长。
除了这些活跃的事态,更值得一提的是京城共有63家文物商店,其中11家是国营,而民营则占据绝大部分。而这些商店每年的经营收入约为1亿元左右,再加上20个以销售古董为主的小型交易中心,每年的转手金额高达40亿元。
孔繁峙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快速增长的事实来说,这不仅是推动本市服务业尤其是文化活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而且还带动着相关行业链条,比如鉴赏服务、高端旅游等,以及金融服务与物流支持等诸多方面展开合作与扩张。
最后,从中国拍卖协会会长张延华的话中可见,即便是在税收方面,2010年以来该行业也显著超越其他几个传统财富管理部门,如证券业或银行业,在人均税收水平上获得认可,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