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紫砂壶艺的杰出代表与生活故事
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或时彬,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卒年份,我们无法确定确切的时间,但据推算,他可能在嘉靖末年的1560年前后出生。目前已知刻有其款记的紫砂壶共六把。
黄宗羲编著《明文海》中第三五二卷收录了徐应雷所写的《书时大彬》,对他的人格和习性进行了描述:“一日遇诸杨纯父斋中,其人朴野,黧面垢衣。”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位深居简出的艺术家,他嗜酒、懒惰,不愿意过多地参与世俗活动。在文章中提到,由于他酗酒而经常陷入困境,只能靠卖制成的紫砂壶来维持生活。他虽然贫穷,却因为制作高品质的紫砂壶而获得名声,四方缙绅都争相求购。
然而,这种形象与其他有关紫砂典籍中的记述不符。周高起在作品中提到,“(时大彬)”曾游学娄东,在那里听闻陈眉公等人的茶艺论议,并开始制作小型紫砂壶。此外,还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好学之人,对书法也颇有造诣,能够运刀书写字体,使其风格显得闲雅且古朴。
吴骞则将他形容为“敦雅古穆”,并指出他的作品具有波澜安闲之美,让人喜爱敬仰。这两种形象似乎各自强调了不同的侧面:一种是受传统文学影响下对个人的超然与隐逸生活态度,而另一种则更加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和技艺。
至今,我们仍未完全了解时大彬真正的一面,因为关于他的生平和性格,有着多样的说法。但无疑,他作为一个开创性的艺术家,为中国紫砂文化贡献了宝贵的一笔。在历史上,被誉为“千载一时”、“明代良陶让一时”的他,是继供春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紫砂壶艺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