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馆藏繁昌窑仙人吹笙壶陶瓷烧窑之谜揭秘火焰与技艺的舞蹈

繁昌窑:青白瓷的传说与技艺之舞

在安徽省博物馆中,有一件北宋时期的宝物——繁昌窑仙人吹笙壶。它的故事开始于1965年,来自宿松东郊的一座古墓。这是一件精致绝伦的宋代青白釉瓷酒壶,形制为仙人吹笙,源自王子乔吹笙凤鸣神话。

王子乔,是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擅长吹笙,每当他以笛声模仿鸟鸣,便会有凤鸟从天而降,与其共舞。繁昌窑址位于今安徽繁昌县,它专烧青白瓷,以薄胎、闪青著称。此壶不仅制作精细,构思新颖,而且保存完好,展现了古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繁昌窑,其实是一个由柯氏兄弟创建的大型民间陶瓷生产中心。相传五代时,由柯大和柯二兄弟创立,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作“柯家村”。由于历史上的宣州曾经隶属于这里,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

近年来,在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地发现了许多古宣州辖区内的大批古窑址,这些发现可能是为了避免混淆产品名称,而人们不得不用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老百姓仍然习惯称之为“柯家冲窑”。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陶瓷烧制技术有着深厚的了解,他们使用各种烧制方法,如低温下釉法、高温上釉法以及特殊工艺,使得他们能够创造出既美观又耐用的生活用品。这些器物素雅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例如,“狮座白瓷枕”,现在藏于黄山市博物馆,是该地区的一个代表作品之一。这件作品体现了宋代烧造器物重视外观设计,而忽略胎质,加上技术进步,该区域产品胎质粗硬而釉质却光亮如玉。

早期产品多泛豆呈鱼籽开片,而晚期则釉色泛翠呈冰纹开片,比如那著名的“牡丹划花执壶”。这是一件高达22厘米的小盘口喇叭型壶腹微弯酥软如同天鹅颈项。壶肩捏有两系并刻划四朵仰俱有致、花叶对生的牡丹图案;手感如执玉带。一提到宋白瓷,就有人说:“涕泪者佳,牡丹划花者最佳。”此壶线条流畅,气息沉稳,可谓是金石未分。

尽管这一时期后续再无烟火,但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份难忘的情诗。在欣赏这份情诗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背后的劳动与智慧,以及那些匠人心中的艺术追求与梦想。这就是繁昌窑,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历史记忆,一种人类精神瑰宝。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