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的粉彩太白醉酒瓷板,展现了瓷器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空间。从烧制瓷瓶、瓷盘、瓷碗、瓷缸到创作瓷版,每一步都是工艺美术匠作的过程,而在这些器物上绘画,则是艺术家们的精心创作。在景德镇的制瓷历史中,制作器物始终是主导,而在器物上绘画则常被视为配角。即使是在绘制陶器时,也更注重技术问题,如胎釉关系、釉下彩与釉上彩以及没骨技法和阴阳表现等,这些都体现了工艺对形式胎釉的极高重视。
自明清至“洪宪瓷”的御窑停烧后,工匠们仍能沿袭实用一脉,但绘师们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流落民间的绘师依托过去御制时代粉彩珐琅彩经验,开始寻求新生的道路。首先,他们成立了“月圆会”,并打出了“珠山八友”的名号;其中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和刘雨亭。这群人中,有五位来自江西,有三位来自安徽,还有徐仲南和田鹤仙也被列入“八友”行列。作为一群专注于陶器上的画家的他们,对于引入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正宗风格技法流派,以及摆脱工匠风格走向文人风格,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水平,更增强了景德镇陶器文化含量,为其贡献了一份宝贵之力。
"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教子成龙观音瓶(一对),不仅展示了他们在笔墨上的深厚造诣,而且因为它们是被巧妙地描绘在陶土上的作品,在技法上显得独树一帜,与宣纸上的作品迥异。此外,它们所处的是一个平面的空间,而非立体环转,因此收藏界对于这样的作品充满热情——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或许,就连像董其昌或王石谷这般伟大的书畫家,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作品价值,也难以超越“珠山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