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祖国的日益昌盛、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间收藏热潮也在不断高涨。今天,我们就宜兴紫砂艺壶的收藏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喜欢收藏民族文化的藏家越来越多。民间收藏可说是一股全民“收藏热”,但这股热潮中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事亦接踵而来,说白了就是防“赝品充塞”。收藏是门学问,不论是初入道的人士还是老于此道的人士,只要稍有疏忽,都可能被赝品蒙骗过去。
识别紫砂艺壶的旧壶、古壶和名人名作,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事情。我作为一个从业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讲解:
首先,要了解一点紫砂陶的发展史。紫砂壶艺自明代开始,最早期为草创期,其理由包括:①宜兴丁山里蠡、里强园羊角山古窑址的发现,为宋代风格提供了实物佐证;②元末蔡司沾《园话》记载:“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上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这说明元朝已发现有紫砂壶出现。
其次,要了解那个时候的原料(矿土)、成型工艺、陶刻、烧成工艺特点。在前至1957年前,紫砂烧成工艺都为龙窖烧成,用茅草(属碱性燃料);1958年采用倒焰窖烧成,用煤;1969年采用隧道窖烧成,用煤后又改进为油烧烧成工艺。因此不同的生产工艺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定的内在差异,这给我们提供了分辨依据。
再者,要了解原料中的水色好与否,以及不同泥质呈色的区别,如本山绿泥、中槽泥等,每一种呈色均具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些都是鉴赏古今艺术品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后,还需通过多看书籍资料,加深对作者风格及作品特征认识;多接触实际作品,以便熟悉作者的手法和技巧;了解作者个性风格及其作品特色,以及如何运用印记等手段进行鉴赏。此外,还应关注一些传说故事以及行销领域中的经营者信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总之,宜兴紫砂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美术欣赏,更是一种经济投资。如何取得保值增值升值价值,就看你如何去操作定位了。在这个过程中,也许需要耐心和时间,但终将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