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壮阔篇章座谈会纪要

编者按:在两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中,各位嘉宾进行了深入、有学术深度的、情感深厚的交流,肯定了此次回顾展的学术性与价值,并对展览做出了更长远的期待。本期以发言的先后顺序推出座谈会纪要,以飨读者。座谈会现场音频请扫描文后二维码阅览。

会议时间2021年9月11日16:00~18:30

会议地点深圳画院贵宾厅

学术主持孙振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原深圳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夏和兴 原深圳雕塑院副院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

吴天保艺术回顾展1939—2000座 谈 会 纪 要

一. 孙振华在开场主持词中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吴天保先生对中国陶瓷艺术界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个人对“陶院现象”的一些看法:

第一,吴天保先生对艺术认真执着的态度、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和专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值得我们珍惜和研究。

第二,吴天保先生在陶艺创作中的创新意识,他对陶瓷艺术的一些开拓和突破。我认为,在他们手上,从无到有,他们创造了一种完整的人类精神领域,从这方面来讲,他们这一批人说做出的贡献甚至比他们自己创作几件作品更大。他们不仅塑造了一代人,还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校友都是跟老先生成分不一样。

第三,在学术上,在艺术上,吴天保先生最大的贡献集中在动物雕塑方面。他如何把这种一种中国民间传统动物雕塑变成一个现代动物雕塑体系呢?在这个方面,吴天保先生他们这一代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是通过周轻鼎老师这条线传承过来的,那为什么说他们是奠基人呢?不是说中国过去没有动物形制,而是说那种传统经验型操作方式被他们变成了现代知识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吴天保先生跟“陶大现象”的关系密切。今天能够有一种后发优势,可以体现在文化担当,现在成为耀眼明星。这除了因为那些毕业生;同时,也跟陶大有内在关联。中国古典装饰画传统从20世纪初(清末)就中断,但是在民间却一直保持着,这其实是一种先天优势。这也可能就是今天好发展,一种原因。

第四,对于教书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形式感。作为一个教师,你必须知道你的学生需要什么。你不能简单地只教给学生们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事物背后的哲理。而对于材料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它可以表达出某些特定的信息或者情感,而不是单纯只是为了表面上的效果而存在。

第五,有时候人们容易忽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产业化。在我们的社会里,不管你生产什么,都必须考虑到市场需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如果我们没有产业化,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市场,这样怎么能保证我们的作品能够流通出去呢?

第六,对于学习来说,最关键的是开放性。一旦你关闭自己的思维,你就会错失很多机会。不仅如此,即便你已经发现了问题,也不要害怕去探索新的道路,因为这是进步的一部分。而对于团结互助,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之后加入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没有谁是孤立无援的人。

二. 嘉宾发言摘要:

傅中望先生认为自己作为当代著名雕塑家公共艺术家,看待同行Wu Tianbao, 在他的回顾展中的意义极为深远。他强调陶瓷大学应始终立足于对陶瓷材料研究才能不负前辈努力与贡献。

化建国指出80年代末包括韩美林, Wu Tianbao等一批当代艺术大家都被邀请到禹县神垕驻地创作,其影响至今仍需继续关注并补充调研。

邓箭今教授提及Wu Tianbao谦卑待人的同时又富有创新意识,对他自身也是很大的启示。

钟曦教授则认为Wu Tianbao的小作品能引起共鸣,小而精致且充满抽象意味,同时其超时代之力使其成为经典。

陈向兵教授赞扬Wu Tianbao既吸收西方方法,又守护传统文化,其个体意识尤显珍贵。

刘颖悟院长则看到曾经“陶院”深厚教育底蕴,他把研究达到极致,将动物题材引向现代,是人类共通的情感精神层面的提升。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