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包浆奥秘揭开味蕾的秘密花园

任何物品使用时间久了或者长期搁置不用都会使其变旧的,即使这个物品没有坏,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本以为玩物都是这样的,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等有文化内涵的物品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包浆”是如何形成的?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这三种变化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的“包浆”。

除了正常使用,刻意的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必会与正常使用产生结果存在差异。虽然最后也可以获得某种“包浆”,但和正常使用产生的一般来说还是存在观感上的区别。

人们为什么追求包浆?

其一是市场和文化领域对艺术品价值判断一直坚持认为,“老”的比“新的好”。这是基于一种独特价值观念,它将历史积淀视作珍贵财富。

其二,“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让带有时间印记或故事背后的东西显得格外宝贵。每一次流逝,都承载着岁月沉淀的情愫,无价之宝藏于心头。

其三,是人性深处对于经历与陪伴共存的一种本能需求。当一个曾经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日夜的小小壶体,与我们的手触碰时,便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份温暖与熟悉,让人心生向往。

怎样正确看待包浆?

在审美世界里,有谁能够否认经过风霜洗礼后才显得更加迷人的古董?同样,对于那些被岁月赋予故事和情感的小巧茶具,不应轻易打扰它们平静的心灵,只需给予它们足够空间去自然地沧桑,而不是强行塑造出不真实的情怀。

正如诗人提醒:“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何须急功近利地追逐外在表现?真正值得赞赏的是那些历经沧桑却仍保持着原有的韵味——这便是真正内敛而非浮夸之美。所以,在欣赏并收藏这些作品时,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与尊重,不断探索那片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触及的心灵领地。在那里,你会发现最纯粹且珍贵的情感,这也是最终衡量一切艺术作品真实价值的地方。而这一切,又恰恰是在自然流转中悄然完成,而非由人类刻意制造出来的事故。这便是“包浆”真正意义下的生命力与魅力——它是一段历史、一段情感,一段无法复制,也无法抗拒的事迹。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