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女的包浆故事

任何物品使用时间久了或者长期搁置不用都会使其变旧的,即使这个物品没有坏,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本以为玩物都是这样的,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等有文化内涵的物品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包浆”是如何形成的?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这三种变化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的“包浆”。

除了正常使用,刻意的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必会与正常使用产生结果存在差异。虽然最后也可以获得某种“包浆”,但和正常使用产生的一般来说还是存在观感上的区别。

人们为什么追求包浆?

其一是市场和文化领域对艺术品价值判断一直坚持认为,“老”的比“新的好”。这是基于一种独特价值观念,它将历史积淀视作珍贵财富,从而认定带有明显历史痕迹或显著年代印记(即"包浆")的事实古董或仿古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其二,“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带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标识意味或被赋予的情感附加值,以及能够反映出个人的历史经历与选择时尚风格,这样的"包浆"尤显珍贵。例如,在茶壶收藏中,有着特殊年代背景并且经过长年累月自然磨损形成的一些微妙纹理,可以成为该壶独特性的体现,也可能增强壶主人个人情感上的投入与归属感。

其三是人类本能心理因素。当一个人经常接触并频繁使用同一件东西时,他/她往往会感到更加亲切。这是一种深植于人心中的直觉反应,它源自于人类对于熟悉环境和事务流程的心理舒适度需求。在此意义上,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小玩意来说,其散发出的是一种生活气息,让人觉得更加温馨宜人。

怎样正确看待包浆?

当我们回望那些沉淀着岁月印记的小摆设时,或许应该像诗里说的那样:“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而恶已。”在评判这些装饰我们的日用品时,我们是否真的考虑过它们背后蕴含的情谊?如果说追求那层厚重而复杂的地砖,是因为我们渴望通过这些简单的手段来点缀生活,那么这样做似乎并不错。但当这一切变成了为了满足他人的审美要求而刻意制造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时,我们是否还能保持清醒?

其实,与众不同并不一定需要掩盖原有的本真性,只要那份不凡来自自然流转,就足以让我们惊喜。然而,当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去创造属于自己那一番独特风景,却忽略掉最初设计给予我们的平衡与纯粹,那么这便是一个关于审美趣味失衡的问题。而真正拥抱时代精神,不应忘记初衷,而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创新,同时也不忘初心,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用最简单直接的手法来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