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曼生壶7种底款千万别再闹笑话紫砂之家传承经典的反复考量

紫砂壶,承载着数百年的艺术传承,以其素雅而有文气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底款不仅是对书画刻绘的延伸,更是文人的心声与情感的寄托。

陈曼生以其融合书画、诗词与造型工艺的独特风格,创作了一种成熟而又独具特色的紫砂壶艺术。他继承了自明代大彬用竹刀在壶上刻字开始的款印风格,并发展出多种充满文人气息的底款,每一种都背后有着故事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陈曼生留下的七种底款及其故事:

一、阿曼陀室

源于“曼陀罗”一词,体现了佛教文化和“众神聚会之所”的意境,是陈曼生及门下宾客共同享用的雅集场所。

二、飞鸿延年

来源于秦始皇时期筑建的大鸿台,上面有“延年”两字,与飞鸿图相配,象征长寿和吉祥。

三、种榆仙馆

取自《树萱图》中的诗句,“从海昌舅氏斋中移植小庭”,表达了一种脱俗清雅的情趣。

四、桑连理馆

源自发现的一株连理桑,被视为大吉之兆,这个名字反映了主人对友谊和好运的重视。

五、香蘅

这是陈宝善(曼生的儿子)的斋名,也是钱杜题《小曼香蘅吟馆》的主题之一,有三件已知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拍卖纪录破产的一个百衲壶。

六、陈鸿寿印

这是一种非常少见且具有个人特色的四字阳文方章,为曼生的常用印记之一,用以标识他的书法作品或其他艺术品。

七、定制款

也称订制款,是指根据客户要求直接在壶底加盖特殊文字或图案,如增祥镌刻在玉乳壶上的铭刻显示了极高的书法技巧与美学审美价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