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遇到了一件小事,一个紫砂壶友不慎摔坏了一只紫砂壶,并发现它的颜色在内外都不尽相同。这位壶友很担心,这可能是一把低劣的化工品,而不是真正的手工艺品。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深入了解了紫砂壶的制作过程。
紫砂壶的烧结温度通常在1050°至1200°之间,制作之前,艺术家们会根据泥料的颗粒大小来确定烧制温度范围,并严格控制温度,以遵循事先设定的温度曲线。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表面和内部接触面积和密度差异较大,有时会出现受热软化不均匀的情况。
这时候,壶坯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即便是经过精确控制,也因为内部结构与外部表面的差异,在收缩时会产生细微差别,使得表面与内部色的对比更加明显。
例如,许智萍(石瓢提梁)编号45553所生产的一些作品,在熟透后虽然已经产生了微度成熟,但壁体吸水率过高,对茶叶影响较大。而顾勤(吟香壶)编号45574所创作的作品,则由于烧造过程中的窑温控制不当,一些部分呈现出过火、稀薄或气泡状突凸等缺陷。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只紫砂壶颜色内外不一致时,不应该立即判断它就是次货或者化工品。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自然现象,而非手工艺品质量问题。玩家应保持理性,对待自己的宝贝也要有更科学一点的心态去理解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