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亦称五色土,其颜色之丰富犹如天上的星辰。然而,烧制后,它们的基本颜色仅有米黄、红、紫三种。这决定了紫砂泥的分类,即本山绿泥、朱泥和紫泥三种。原矿中的金属氧化物是导致这些颜色的显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氧化铁。正是由于氧化铁含量的不同,本山绿泥、朱泥和紫泥才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颜色。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一样的紫砂泥,由于烧制温度与气氛的差异,产品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会发生由浅至深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温度升高以及烧制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程度不同的影响。总体趋势是随着温度上升,不同烧制条件下氧化二铁逐渐减少,而氧化亚铁则增加。在此过程中,前者呈现红褐色的外观,而后者则呈黑色,最终形成品质完美无瑕的彩虹般多彩。
在具体数值方面:
铁含量低于0.8%时,成品为白色。
1.3%左右,则为灰白相间。
2.7%处,便开始显露淡淡的一抹光泽。
在5.5%左右,可以看出淡红色的初步轮廓。
接近8.5%,则更加明确地呈现出鲜艳红色的轮廓。
达到10.5%,即可欣赏到深邃而炽热的地壳之火——深红色。
而超过11.5%,那就是我们熟知且向往的大理石般纯粹与华丽——真正意义上的宝石级别— 紫罗兰蓝波纹涂层覆盖了整个表面,使得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古老文静的情感,与现代人心灵世界产生共鸣,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