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亦称五色土,其颜色之丰富足以见得。然而,烧制后的紫砂泥仅有米黄、红、紫三种基本颜色,这与其分为本山绿泥、朱泥、紫泥三种类型相对应。原矿中的金属氧化物是成色的关键,其中氧化铁尤为重要。正是由此,本山绿泥、朱泥和紫泥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颜色。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种紫砂 mud,如果烧制温度和气氛不同,所呈现的颜色也会从浅到深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以及烧制气氛中氧化还原反应程度的差异,铁锈(Fe2O3)的含量逐渐减少,而铁粉(FeO)的含量则增加,从而导致最终产品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此过程中,铁锈呈现红褐色的特性,而铁粉则显著于黑暗,因此最终产品的颜色是一个综合体,由这两者共同作用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铁的含量来预测最终产出的颜色的深浅:0.8%以下则呈白;1.3%时变灰;至2.7%,即可看到淡淡的棕褐光泽;5.5%时,则显露出微妙的红润;8.5%以上,则明显转变为鲜艳的地球红;10.5%及以上,则更进一步成为深邃的地球红,而当其超越11.5%,则被赋予了绚烂夺目的紫罗兰之名。在这个范围内,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知的情感反响,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独具风格且难以复制,为收藏家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令人叹息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