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古斋复兴窑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艺古斋复兴窑的故事

在19世纪初,宜兴朱泥水平壶已经开始出口到南洋诸国。随着移民潮流和饮茶文化的传播,泰国富商对这些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钟爱中国陶瓷,还特别喜爱仿古风格的手工艺品。尤其是那些由赵松亭创办的艺古斋所生产的紫砂壶,因其精美细腻、工艺高超而受到青睐。

赵松亭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陶人,他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广泛收集当时上海热心收藏文人墨客好古之风的人才,并结合自身独特的艺术理念,创造出了多款仿古紫砂壶。这类壶具以东溪款为代表,其铭文深受人们喜爱。

14年后(1925年),赵松亭与儿子赵乾泰共同重建了川埠烧紫砂的龙窑,这就是著名的大型紫砂艺术坊——复兴窑。在这里,他们专门烧制了一批署“贡局”印款的小型水平壶,这些壶被称作“贡壶”,并且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手工产品,如独纽洋桶壶,以出口至暹罗(泰国)为主。

复兴窑期间,除了继续推崇仿古风格外,还增加了新的设想,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此外,该窑还吸引了一批优秀陶匠,如程寿珍、储铭和潘德根,他们各自在不同的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灵感和技巧。

此外,在这段时间内,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竹泥小品,它们因容量小、观赏性强而深受粤中人的喜爱。这类产品通常采用红润色泽,有着敦仆温润之感,是一件美观又实用的家居装饰品。

总结来说,艺古斋及复兴窑期内,以仿古为主要风格,但同时也融入了创作者新颖设想,不断推陈出新,为紫砂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方向。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