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壶型与名称大全介绍

关于朱泥的介绍,壶型与名称大全

朱泥不仅有着多种花哨的名字,如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和红芯朱泥等,这些称谓在过去是不存在的。这些现代调配或加工后的产品,有的是纯粹的朱泥加上石黄,有的是加入铁红粉,还有一些是在壶表制作效果,以每一种独特效果为名,可能是为了区分,但这也容易让茶友混淆对朱泥的概念,让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

实际上,朱泥可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

产自于黄龙山的原矿非添加任何化料,也不掺合其他土料进行调整。(本人推荐这种品质,因为它既健康又稳定)

第二种:老浸透(陈腐)过时

老浸透即经过一段时间陈腐后形成的原矿级别同样具有原始特征,只是成壶观感略有不同,并不是泡茶会更醇香。关于陈腐时间也有一个合理期限,不是越久越好。

第三种:赵庄小红色

赵庄小红色是一种以前练习造型的人对产自赵庄的地方性特有的品质的一般称呼,其收缩率比原矿稍低。

第四类:调配混合品质

把所有那些美丽名字背后的各种产品归纳到这一类中,等待将来对前三类有所了解,再去研究这些以美丽名字命名但内容模糊不清的产品,这样会更加简单明了。

至于缺乏认识的问题点:

明清时期与现代之差异

古代与现代开采的地质资源相同,它们在地球数千年内才逐渐形成,因此今天开采出的并没有理由优于一百多年前的材料。明清时期之所以被认为优于现在仅因其历史价值而已。(这个看法仍需进一步考证!)

无皱则无真实性(错误)

对于此观点我们必须提出异议,看过明清时期的手工艺品,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皱褪必然真实(误解)

这个观点部分正确部分错误。首先,由于是来自不同地源、经历不同的储存条件和窑烧温度,最终成果自然会有所不同。在一些情况下,即使颜色未能达到“泛黄”,也不一定意味着非真正之物;反过来,即使未呈现出“泛黄”也并不代表假冒伪劣。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人手头是否具备标准化评估工具,以及对于每一种成色的深入理解。如果缺乏这些知识,就很容易走向凭空想象而无法准确判断真伪。此外,对于许多玩家来说,他们手头上的评价标准往往有限,而且难以覆盖所有可能存在的情况,因而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避免被一些似幻若真的东西所欺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