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吴作人基金会30年的使命与破局

“美术”专指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国际”意在强调国际交流。

吴作人基金会秘书长 吴宁

1989年,81岁的吴作人先生将自己的10万元存款捐赠出来,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会就此成立——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以下简称“吴作人基金会”)。吴作人在注册这个基金会时说:“我是过来人,知道在艺术道路上总要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愿以自己的劳动筹集基金,为美术上的后来者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基金会的名称中含有“美术”和“国际”两词,可知其工作重心:“美术”专指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国际”意在强调国际交流。

30年来,秉承着“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的宗旨,吴作人基金会持续在具有基础性、抢救性、促进艺术及学术发展的项目上发力,目前旗下共有13个专项基金,主要资助包括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中外艺术交流、艺术教育、艺术管理等七大领域,促进了中国艺术生态的发展。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006年,吴作人基金会开始做“吴作人档案”,彼时业内对艺术家档案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吴作人档案”资料丰富,为艺术档案的结构建立及数据库技术使用方法提供了珍贵的实验样本。此后,以“吴作人档案”的结构为模本,基金会又先后建立了 “徐悲鸿档案”“彦涵档案”“侯一民档案”等。在这些档案的支持下,基金会先后推出了十余场学术含金量极高的艺术家个案研究展,比如,2008年的“学院与艺术——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2012年的“武器:彦涵战争时期艺术作品展”、2013年的“侯一民两张历史画学术解析展”等。同时出版了大量书籍,在业内形成深远影响。

对青年艺术的支持是基金会的另一大特色。吴作人基金会成立之初便相继设立了“青年奖”“美术史论专业学生论文奖”等,曾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的韦尔申,就是“青年奖”的首届获奖者,当下艺术史界的领军人物如黄专、曹意强、张晓凌、赵力等,都曾经在学生时代获得过基金会的奖。

吴作人基金会秘书长吴宁介绍,2010年著名艺术评论家余丁率先在基金会设立“青年策展人项目”,并在2012年建立了“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通过“海外研修”“策展工作坊”“项目空间”“评选/交流平台”四大板块,对青年策展人在展览的“策划-落地-反馈”予以全程支持。

1989 年 9 月 18 日颁发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奖,海峡两岸青年画家韦尔申和林章湖获奖。图为吴作人先生为韦尔申颁奖。

成立30年来,吴作人基金会在项目选择上极为注重前瞻性、实验性。“在一个项目成形之前,基金会凭借专业眼光,率先发现其学术价值,先期支持,启动项目;等到项目成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以后,项目自身就具有了获得资助的可能。”吴宁指出,基金会支持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便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2016年9月16日至20日,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举行,该大会是国际文化艺术界的重要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被称为国际文化艺术史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为了主办这次大会,中国筹委会从递交申请开始,准备了8年时间。8年中,吴作人基金会自始至终给予全力支持与资助,尤其在申办和初期筹备阶段,全部申办经费、秘书处开支,甚至是中国作为会员国的会费,都来自于基金会的资助。“款项虽不多,却为大会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到大会召开之前,会议的影响力已经显现,最后大会共获得社会各界,包括美国的盖蒂基金会的捐款共近千万元,使得大会成功举办。”吴宁说。

针对当下儿童教育过分市场化,某些做法甚至伤害儿童的问题,2018年,基金会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实验,建立“儿童美育专项基金”。在老一辈专家的主持之下,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技术等理论问题加以论证及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实验的成果,可以为儿童美育这一领域做出一点贡献”。

谈使命:

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

艺术客:吴作人基金会从1989年创立至今已有30年,这30年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吴宁: 吴作人基金会成立30年,期间经历过很多不同的阶段。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金会的始创期。吴作人先生和中国的一些政要及各界有识之士一起,在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刚有了第一个《基金会管理办法》(1988年9月27日正式执行)的情况下,共同创建了吴作人基金会,这是中国艺术基金会的端倪和滥觞。

第二阶段是基金会的发展期。在吴作人先生的学生这一代执掌基金会期间,展开了对基金会的结构建立、业务开展、开拓国际视野、扩大影响力等方面的全面积累与整合,奠定了基金会长期发展的基石。虽然艺术基金会在国际范畴之内是成熟的制度,但在中国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实验和发展。

第三阶段是基金会的开拓期。新一代领导者在继承基金会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不仅对当代艺术、世界艺术、古代艺术等领域加强支持力度,同时也对艺术管理、儿童美育等方面投入关注,承担了艺术方面示范型基金会的作用。

“2010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探讨“艺术基金会之间的跨地域协作”。自左至右:姜斐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代表)、商玉生(吴作人基金会秘书长)、Beatrice de Durfort 女士(法国基金会中心执行董事)、Michel Baudson 先生(比利时 JAP 青年与造型艺术协会负责人)、朱青生(吴作人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主持 )

艺术客:自成立以来,这么多年来基金会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

吴宁: 基金会的宗旨从成立以来就没有变更过,这就是“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

吴作人先生生前长期担任中国美术界的领导职务,对祖国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建立基金会的初衷,就是“希望以基金会的公益服务,资助海内外华人与华裔美术家,尤其是专研史论人才,精心从事研究与创作,并且推动其他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他的态度很明确,建立吴作人基金会不是用做研究自己、宣扬自己的艺术,而是要对中国美术事业的整体发展有所推动和贡献。30年来,尽管基金会开展的活动内容与时俱进,有所继承也有所发扬,但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宗旨展开的。

新时期,基金会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不仅要继续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还要促进全球化时代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研究与交流,也要推动当代艺术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引领世界中的超越和责任。基金会愿景已经从“救亡图存”“奋起直追”转向“引领世界”

2015年“创意发动!——琨廷艺术实验计划”由吴作人基金会主办,收到来自全社会73个展览方案,最终呈现了14个展览。

谈运营:

准备继续探索新的筹资方法和可能性

艺术客:基金会的运营机制是怎样的?

吴宁: 吴作人基金会是民间基金会,既没有得到国家拨款,也没有一个大企业在后面持续“供血”,也不依傍任何机构或者大学。30年来基金会的发展资金全部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以及艺术家们捐献的作品。所以,募款成为基金会每年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会就必须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更有标杆性、更有示范力和影响力的项目上。

吴作人基金会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它在中国艺术界的人脉优势和核心地位。中国艺术界从80年代至今几乎所有最重要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美术界的领导者,都曾担任过吴作人基金会的理事,甚至领导工作。因此,基金会具有专业上的前瞻性,对于某些关键布局的切入、关键学术问题的发现,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和把握力。以专家的判断力,启动和推动具有示范性特色项目的建立与发展,通过少量资金的投入,将这一项目的重要性提示给学界与社会,从而撬动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学院与艺术——吴作人百年诞辰展”于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范迪安理事长主持开幕式。

艺术客: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共获得多少捐款?

吴宁: 30年来,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获得捐款3780万元,公益支出共计3300万元。最近这10年中,基金会共接受社会捐款2636万元,是前20年的2.3倍。资产的增加提高了基金会的公益支出能力。2010年以来,每年公益支出均超过200万元。公益支出占上年总资产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平均比例在21%,最高年度公益支出558万元,占上年总资产比例40.51%,远远高于民政部要求的每年8%的支出规定。

“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启动的“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项目”之“复象之肝”展览,将文本、医学、的概念融入展览之中,阐释再造与主体建构的问题。

艺术客:运营基金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吴宁: 吴作人基金会遇到的挑战,和所有基金会是一样的——有限的资金、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一直面临着资金的压力,但是我们毕竟做到了在没有政府和营利机构长期支持的情况下,努力地为社会和艺术界做了这么多工作。我们现在也在一些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共同反省,准备继续探索新的筹资方法和可能性。

谈未来:

基金会从专业的角度影响艺术生态

“侯一民两张历史画学术解析展”于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艺术客:艺术基金会的发展对中国艺术生态产生了哪些影响?

吴宁: 在吴作人先生建立基金会时,他的身份是中国美协主席、,与他一起组建基金会的还有当时的几位副总理等国家。他们一直都在领导和推动中国的美术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重大事件,为什么还要一起再建一个基金会呢?这与今天国家艺术基金几十亿的资金用于艺术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为什么还需要有吴作人基金会是同样的道理。吴作人和一代前辈深刻意识到国家只能做政府层面的项目,做对于整个文化发展格局至关重要的事情,而专业基金会却要承担政府和市场都不会也不能立即加以关注,但对艺术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事情,特别是从“专业的角度”才能发现和推动的事情。

虽然目前中国的艺术基金会总体规模比较小,影响显得不那么明显,但艺术基金会从专业出发,为整个艺术生态做出了一些基本的格局,这个格局对未来的影响将会很大。

艺术客:在您看来,国内的艺术类基金会与国际上的差距有多大?具体体现在哪方面?

吴宁: 这要看跟哪个国家比。如果跟欧洲比,我们跟他们面临着相似的情况。如果跟美国比,美国的基金会制度跟我们不一样,美国是用税收来鼓励私人去建立或支持基金会,所以他们没有文化部,也没有国家的大量艺术拨款和国家基金。而在中国,国家拨款和国家艺术基金的比重很大。国内的艺术基金会是在政府行政与商业运作之外,为中国的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补充性作用。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从2015年开始,吴作人基金会已连续主办5届。

艺术客:吴作人基金会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吴宁: 吴作人基金会曾在成立20周年之际,于2010年主办“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韩国等多家知名艺术基金会代表及中外相关领域专家出席,共同探讨艺术赞助的来源、跨地域合作的有效模式、基金会如何推动艺术行业的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论坛还发布了《中国艺术基金会发展报告》(中英文),这是中国自1981年成立第一家基金会以来,30年中第一个对艺术基金会的整体性调查和研究。2020年我们将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届“国际艺术基金会论坛”,同时举行吴作人基金会成立30周年活动。

Similar Posts